写信的那些日子

发布日期:2023-11-24
作者:朱春荣
字号:[ ]

  生活潮

  现在大概没有多少人能从家里拿出一摞摞的书信来了。闲来翻翻自己近三十年来积累起来的一箱信件,抚摸着它们,写信的日子仍历历在目,感觉依然那么熟悉和亲切。

  记得我最早写的一封信是1982年念小学时写给逝去的班主任,虽然也贴上了八分钱的邮票,但最终没能寄出去,因为人已逝去。这封未寄出的信却成了我最珍贵的信件珍藏,如今翻看它,30多年前那位老师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这封信虽然只有二三百个字,而且字迹笨拙,却深情表达了我对逝去恩师的怀念和感激之情。还有些较早的,就是与在外读书的兄长几年的通信,因父母忙于田间劳作,一切与哥哥的联系都是由我代笔写信。再就是和妻子恋爱时所写的信件,那时候有许多话不便启口,只能用笔通过书信把心里想的、嘴里又不好意思说出的话痛快淋漓地表达出来。那时候通讯不发达,书信也就成了沟通恋人之间的鹊桥,不知成全了多少人世间美满姻缘。我收藏的众多信件中,起初十几年航海生活中所积累的信件占了绝大部分。

  从我1992年上船工作始,父母便关照我,只要船靠码头便给家里写信,让家人放心。我也时常能收到父母的来信,内容大同小异,无非是家里一切都好别惦念,自己在外多注意身体、好好与人相处、饭要吃饱、注意安全之类的。我曾问过许多80后的船员,你们有过给家里写信吗?家里父母写不写信关照你们在船上多注意什么吗?他们大多说很少,甚至没有,还有的不屑一顾:“都什么年代了还用写信说这些?电话一拨,随便聊上几句不就完了吗!”也难怪,随着通讯的发达,没有几个人再去做写信这种“麻烦”事了。但那些年我养成了写信的习惯,哪怕是写好了没时间、没机会寄,也要收存着,等公休时放入行李箱一起带回家。

  随着时间推移,父母的年岁也大了,我与父母的联系也慢慢改为了打电话。妻子自打我俩结婚后就定下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不管我航行在任何地方,我俩之间的联系方式必须是书信。她的理由是,电话一打放下就完了,没有回味和记忆;写信却不同,收信时的那种期盼和激动是无法言喻的,最重要的是在思念的日子里拿出信件反复地阅读,仿佛相爱的人就在身边,那读信回味的日子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享受。都说爱要大声说出来,而我和妻之间所有的爱又何尝不是用心一撇一捺写出来的。

  写信打发了船上许多无聊的空闲,而最快乐的日子就是每到一个港口能从代理手里拿到自己期盼的信件,哪怕是一张小小的明信片。所以无论航行到哪个国家、地区,我都很少打电话,许多同事以为我舍不得那点电话钱,他们哪能理解我们这代人对书信的感情,况且我的心里还有对爱人的一个承诺。再后来,我的孩子渐渐大了,也加入我们写信的行列。女儿不但字写得可以,小小年纪还时不时地有习作被发表,看来经常写信也是功不可没。所以,写信能把那种夫妻情、父女情深深地寓于浓浓的言语间,并且我这个人不善言辞,遇到事情想要表达,更多的时候只能交由书信这样最虔诚的方法去表述。

  写信读信能给人更多的回忆和牵挂,无论今天的科技多么发达,在手机、电脑上敲敲键盘多么容易,但我总觉着不管从前、现在,还是将来,写信的日子依旧那样温馨而回味无穷。

  【作者系集团船员】



首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