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好主题教育这门“必修课”

发布日期:2023-07-21
作者:姜仕倩 孙清松
字号:[ ]

  学习进行时

  蓝图鼓舞人心,号角催人奋进,正确的道路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引。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不断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为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开展理论学习,接受思想洗礼,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更是开展党内集中教育的题中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先后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党内教育,就如一门一门党中央为党员干部量身制定的课程,只有学懂弄通做实了才能真正获得学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则是为党员干部开设了一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必修课”,为此,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按照“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修好“必修课”,答出“满分卷”。

  一是要修好“信仰课”,以学铸魂,筑牢忠诚之根本。“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学习的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永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担负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指出,理论修养是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此次主题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经受思想淬炼、精神洗礼,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党员干部始终要牢记共产党员这个第一身份,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进一步坚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前进,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切实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学铸魂,筑牢忠诚之根本。

  二是要修好“为民课”,以学增智,提升为人民服务的智慧和能力。“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主题教育要践行宗旨为民造福,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深入民间,大兴调查研究,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善于换位思考,从群众视角考量,不自说自话,不拍脑袋,不画大饼,要始终坚持和群众想在一起、谋在一起、干在一起,同舟共济、同甘共苦,把“民”字写大,把“民”声记牢,把“民”事做实,让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伟大壮举。

  三是要修好“廉洁课”,以学正风,筑牢防线、守住底线、不越红线、远离高压线。“风正一帆顺,清廉得民心。”党性是我们党有别于其他政党的鲜明标志,是共产党人立身、立业、立言、立行、立德的基石。党员干部要自警、自省、自重、自律、慎独、慎微、慎始、慎终,牢记“清正廉洁”口诀,拧紧“廉洁自律”发条,常敲“廉洁从业”警钟,常掸心灵灰尘、常清思想垃圾、常扫灵魂污垢,牢记纪严于法、纪在法前,牢记廉洁从业是立身之本、谋生之基,重操守、知敬畏、存戒惧,时时刻刻筑牢防线、守住底线、不越红线、远离高压线,在栉风沐雨中经受住大风大浪,乃至惊涛骇浪的严峻考验,成为让党和人民放心、相信、依靠的坚强力量,永葆清正廉洁政治本色。

  四是要修好“实干课”,以学促干,扬起奋斗之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开展主题教育,既要凝心铸魂、武装头脑,更要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坚持联系实际学,坚持对标对表学,真正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党员干部要通过主题教育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目标导向,大兴“调研之风”“实干之风”,问计于群众,询策于基层,经常“湿湿鞋”“沾沾泥”“拉拉呱”,撸起袖子,挽起裤脚,甩开膀子,俯下身子,对“烫手山芋”不“击鼓传花”,对“硬骨头”敢于“下口啃”,跨过一道道沟壑险滩,战胜一道道艰难险阻,把“问题清单”变为“成效清单”,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成效转化为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再续辉煌的伟大力量。

  (作者单位系中共中远海运集团党校/中远海运人才发展院)


首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