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钟远海报道 12月21日,由东风公司、中国移动、中远海运三方联合行业伙伴携手打造的“智慧港口2.0”在厦门远海码头正式启动商业化运营,标志着中远海运码头智慧化升级走在了全国前列。
当天上午,三方通过视频方式举行发布会,交通运输部科技司二级巡视员甘家祥,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竺延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杨杰,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万敏等分别在北京、武汉、上海、厦门等地以视频连线的方式出席了发布会。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智能化港口的创新应用为港口稳定复产复工提供了有效支撑。三方商业化运营协议的签署,标志着由三方打造的“智慧港口2.0”在厦门远海码头正式进入商业运营阶段,将推动各方更加紧密合作。下阶段,中远海运将以科技创新和数字化技术为引领,高质量建设智慧港口示范区,持续推动港航技术变革,全方位提升港口综合服务品质,构建开放、共享、包容的数字航运生态;围绕“双碳”目标,推动航运与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2020年5月11日,东风公司、中国移动、中远海运与行业合作伙伴携手在厦门远海码头发布了5G智慧港口全场景示范应用,经过一年多的技术研发、现场测试,实现了5G网络从技术试验到商业应用,无人集卡从单车智能到系统解决方案,从传统码头装卸系统升级为智慧港口智能装卸系统。
“智慧港口2.0”是在“5G智慧港口全场景应用”的基础上的持续创新开发,推动包括5G高中低频立体组网、无人集卡开放场景混合运行、北斗高精定位与多传感融合、基于5G的港机远控改造等关键技术的系统性提升,制定了港口无人驾驶集装箱车的标准,实现了智慧港口的商业化运营。根据现场实际测试及方案比较,“智慧港口2.0”具有投资小、建设周期短、绿色低碳、适用性广等特性,对传统集装箱码头智慧化升级具有示范性作用。
“智慧港口2.0”以中远海运港口“自动化码头技术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为依托,集合了企业、大学、研发机构、细分行业头部企业的相关力量,形成“企业牵头、市场主导、产学研结合”的产业链创新机制,研究成果丰富。
会上,中远海运港口董事总经理张达宇代表行业研发中心进行成果汇报:自2020年11月获批组建以来,“行业研发中心”已获发明专利3项,编写专题报告11份,参编技术标准8项等等。在工信部第二届促进金砖工业创新合作大赛上,“基于5G的自动化码头业务场景应用”项目获得总决赛一等奖。
会上,东风商用车副总经理金谋志代表东风商用车及福建移动对“5G+北斗商业网络”及“无人集卡”作商业化运营交付。中移(上海)产业研究院总经理王建中代表三家合作方发布《港口无人驾驶集装箱车技术要求》标准。据了解,该标准是全国首个港口无人驾驶集装箱车的标准,目前已经获得中国智能交通产业联盟批准,将为港口无人驾驶集装箱车的研发与运行提供统一的标准依据,有力地促进无人驾驶技术在港口行业的应用。
随后,中远海运港口、东风商用车、中移上研院三方共同签署《港口无人集卡商业运营合作意向书》,各方将共同持续合作,促进智慧港口共建,推动技术创新赋能行业发展。
交通运输部科技司有关负责人;厦门市各级政府部门、各口岸单位领导及行业研发中心、5G联合实验室共建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大春,中国移动上海公司、中国移动湖北公司、中国移动福建公司相关负责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乔阳;中远海运集团董事、党组副书记王海民,副总经理、党组成员陈扬帆,集团行政事务管理本部、运营管理本部、集团科技与信息化管理本部、中远海运港口、厦门中远海运等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参加了活动。
延伸资料
作为全国第一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中远海运港口厦门远海码头自2016年3月份投产以来,通过软硬件上的不断优化,其自动化作业比例每年都在提升。2020年,码头实现了5G信号的全覆盖,落成中国首个5G+全场景应用智慧港口,标志着从自动化向智能化发展。2018年至2020年,自动化堆场/传统码头装卸船占比从13.46%提升至17.32%;自动化堆场拖车的单车滞留时间从29.53分钟下降到25.99分钟。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厦门远海码头自主开发了远程办单、自主提箱等应用程序,大大减少了人员接触,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也持续推动了码头吞吐量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