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中远海运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企业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带头,用心“四个服务”,紧盯“四个聚焦”,致力“四个满意”,有力推动了公司跨越式转型、高质量发展。
用心“四个服务”
服务客户之“盼”。公司资产中心和物业公司强化内部协同,建立“客户服务联动机制”,四个多月来,为远洋广场16家客户解决楼宇快递送餐、承租面积分割调整等11项涉及远洋广场经营服务管理的问题,通过提高服务效率、优化服务内容为客户提供高质量服务,促进服务品质提升。
服务一线之“愁”。通导科技公司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高效高质推动直属单位OA改造升级。OA用户由230个提升至697个,各直属企业基本实现全员OA办公;OA流程数由44个提升至121个,各直属企业公文类文件、公务类事务全部实现信息化;升级改造前1个分部提升到13个分部,大大提高了OA使用的灵活性,促进公司直属单位业务流程进一步规范,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
服务群众之“需”。物业公司在职工餐厅增加“自助取餐”窗口,引进“拉面、刀削面”特色窗口,“远洋早餐”花样多、不重样,“圈粉”无数,实现了从吃饱到吃好的华丽转身。
服务脱贫之“恒”。供应公司党总支与云南永德县德党镇明朗村党总支以“山海同心,共赢未来”为主题,签署结对共建协议,助力乡村振兴,共续山海情深。
着眼“四个聚焦”
聚焦换班之“难”。新冠肺炎疫情导致船员换班流程升级,公司所属企业积极协助船员换班,全力以赴做好船舶服务工作。今年以来,远洋华林共进行225次换班,让2064名船员安全回家。连云港公司成功在大丰港、青岛港、连云港港口协助船员换班17艘次,共计571人次,得到兄弟单位一致好评。
聚焦发展之“滞”。流体公司东营海欣港务项目投产在即,12台双管输油臂需要在2个月内完成。该公司党员干部以高效的组织协同与生产执行力,克服各种困难,高效完成产品的设计生产,开足马力抓生产、抢时间、赶进度,保质保量完成了客户交货任务,打赢了一场高水平的“突击战”。
聚焦难题之“结”。为拓展化学品经营业务,供应公司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交流,多管齐下积极推进办证工作,取得青岛西海岸新区应急管理局颁发的新版《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增加了“仓储经营”这一重要经营方式。
聚焦群众之“利”。公司工会一体化打造减压赋能、权益维护、帮扶救助、综合服务“四大平台”,努力将“为职工服务”做成精品。保险统筹中心进一步理顺、规范人事档案管理,为单位、职工及相关机构提供便捷的人事档案管理和服务。中韩轮渡通过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和建设好“职工书屋”,不断满足职工群众对更高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致力“四个满意”
“一站式”让客户满意。公司依托远洋广场高端商务服务集聚区,与市南区联合成立市南区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为区内企业提供会务服务、商务咨询、金融服务、政策解读、合作交流等“一站式”服务。今年,新建企业信息网络平台,发布信息资讯200余条,服务企业近100家;成功举办青岛市港航专业委员会主题论坛等各类高端航运活动16场次,服务线下咨询企业5家。远洋广场高端商务服务集聚区成功入选青岛市首批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个性化”让基层满意。公司逐家梳理各直属企业制度建设情况,量身定制制度补充清单,帮助各直属企业建立健全制度体系、规范制度管理。同时,主动前移防控关口,指导相关直属企业持续做好风险识别与评估,修订完善风险规避、风险承担、风险转移、风险降低等处置策略,在开展新项目投资时,重点对合作方的资质、信誉等方面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财务及法律尽职调查,有效规避了风险,解决了一批影响和制约企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三颗心(贴心、暖心、用心)”让职工满意。在房地产/大酒店坚持细化服务,设立便民服务箱和学雷锋志愿服务站,以便民服务和志愿服务赢得了职工群众好评。后勤中心积极协助职工群众办理车辆年检相关手续服务,并提供市内24小时车辆紧急救援和咨询服务。离休党支部开展送学送教上门的“家庭式”组织生活,为老党员过“政治生日”,让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三个帮”让群众满意。公司根据《困难人员帮扶规定》等三个帮困制度,将困难人员分为“建档困难人员、一般困难人员、应急救济慰问对象”三个层级,对确立的4户建档困难人员发放救济金3.5万元,11名一般困难人员发放救济金2.2万元,对因重大疾病、突发事件造成家庭困难人员发放献爱帮困基金补助38人次,对因病去世人员发放应急互助金补助42人次,共发放慰问金15.46万元,让送温暖工作实现“四季恒温”,确保对困难人员帮扶精准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