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远海运集团2022年务虚会上,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万敏和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付刚峰都在讲话中就聚焦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推动集团高质量发展提出了要求并作出了部署。中远海运重工作为集团装备制造赋能板块,要从服务集团战略的高度出发,主动担起重要科创策源地的崇高使命,认清科技创新是关乎中远海运重工全局发展的重要课题,持续发力数字驱动创造价值,助力集团实现科技引领和数字化战略目标的实现。对于中远海运重工而言,要实现“高质量新发展”目标,就要全面坚持党的领导,紧紧依靠公司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奋斗。公司每一条船舶的设计研发、建造、修理、改装、配套工作,每一个安全操作都要靠广大职工来完成,职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在设计研发、建造修理、改装配套等方面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上,中远海运重工将认真贯彻落实集团2022年工作务虚会有关部署,科学把握和坚持运用系统观念、系统方法和互联网思维,以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对中远海运重工工会工作进行全方位、系统性重塑,着力构建数字化、智能化服务职工体系,提升工会对职工的服务品质,提高全员的技能和岗位表现,努力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创造潜能,通过智慧工会建设,打造一支适应“中国领先、世界一流的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及服务企业”发展要求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
中远海运重工工会推进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意义
中远海运重工拥有9家大中型船厂、10余家专业化及配套公司,常年在一线厂区工作的各类员工有5万余人。员工数量多、分布广、多种用工形式,再叠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需要,给工会如何充分发挥“纽带”作用、“建设”职能、全面履行“服务”职责带来了挑战,也是中远海运重工工会助力疫情防控、提升工作效率适应新要求的现实课题。工会数字化转型工作是中远海运重工坚持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工作也是管理,数字化工会是中远海运重工工会工作向智能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发展的方向。其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利于聚焦工会主责主业,实现工会工作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推动工会工作数字化、规范化发展,依托“互联网+工会”,可以充分放大“向信息化要资源,向大数据要效率”的效应,打破数据孤岛、单兵作战的局面,有效提升工会各项工作的效率和精细化水平。
二是利于增强服务效能,构建智能化服务职工体系。通过打造网上工会工作平台,提供大数据支持,准确、快捷传播信息,公司各级工会可以为职工提供普惠性、便捷性、精准性、常态性、个性化的会员服务,让信息多跑路,让职工少跑腿,让工会工作真正惠及职工群众和工会会员。通过扁平化、互动式的服务职工新模式,让职工切实感受到工会由线上到线下、从指尖到心田的关爱。
三是利于及时回应职工需求,进一步推动工会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在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为保证企业有序开展生产经营和职工正常工作,可以充分利用工会网站、公众号及手机应用程序等平台,守好工会自己的宣传教育阵地,切实把广大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及本企业党政的决策部署上来。
四是利于拓展工会服务方式,进一步做好职工服务工作。通过大数据统计和智能分析,全面了解职工生产生活需求,有针对性地推出个性化措施,为职工提供精准服务。进一步管好用好服务职工的各项资源,加快服务职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脚步。借助互联网等媒体,做好普法宣传,让职工及时了解各项政策,增强职工在疫情防控中的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提高自身能力。
五是利于提高工会工作效率和质量。数字化是推动效率提升的最核心抓手。通过数字化运用,可以参照科学管理模式,把项目要素管理、工作流程管理、绩效考核管理等先进方法和手段引入到工会工作中来,使工会目标定量化、工作任务具体化、实施过程规范化、绩效考核精细化,使工会工作人员心中有目标、部门工作有依据、职工评价有标准。工作该怎么做、分几步做清清楚楚,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中远海运重工工会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实施路径
作为工会工作者,笔者认为要通过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理念、解放思想、提高站位,以系统、协同的理念推进工会数字化转型工作。
一是优化运行机制,完善内部平台。充分运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加快推进工会数字化转型。要建立和完善工会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建设以媒体宣传、技能提升、职工维权、困难帮扶、文化服务等内容为重点的工会网上服务平台,打造“指尖上的职工之家”。条件成熟的,可着手打造集“信息资讯、会员服务、数据分析”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形成工会互联网新媒体矩阵。
二是做好资源整合,实现高效协同。利用工会数字化转型,做好资源整合,促进形成互通共融格局。充分利用工会系统的优势资源,整合属地政府、兄弟单位、第三方机构等组织资源,促进工会工作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内容体系建设。可依托各级工会属地的总工会建立的网上平台,连通党政、工会、职工和社会,促进形成互通共融格局,更好地为职工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智能化服务。例如,上海市总工会升级了新的组织库、会员库,基层工会干部无需再手工录入信息,职工自己就可以直接通过微信、支付宝、随申办等进行扫码,然后即可依托大数据平台自动校验,实现精准入会。
三是运用新型媒介,丰富应用场景。围绕“职工要什么、工会供什么”这一主题,利用信息化工具动态管理职工实际需求和服务供给清单,形成职工点单、工会接单、职工评单的服务闭环,确保服务做到“不扎堆、长流水、全覆盖”的特点。通过网络创新,可搭建在线职代会系统,所有职工均可以在线提案投递,及时解决职工身边的痛点难点问题,让效率大大提升,并体现出工会民主管理的成效。通过借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国内教学机构“停课不停学”的做法和经验,可建设职工远程技能培训平台,为职工提供及时可行、有吸引力、适合大规模学习的课程,开发一批能提升船舶行业认知、工作技能和创业能力的在线课程,为职工提供通过在线平台提高职业技能素质的培训。个别有需要的工会还可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发班车小程序解决职工出行难的问题。
四是加强部门协同,实现共建共享。工会的数字化转型,要以职工需求来设计服务功能,拓展服务范围,通过服务职工增强用户黏性,吸引职工参与,从而更好地发挥工会团结凝聚职工的重要作用。在具体操作中,可协同公司生产经营、财务、人力资源、安全管理等部门共同推进工会数字化工作,为工会服务平台注入会员管理、民主管理、文体活动、普惠平台、财务管理、新闻资讯等诸多功能,办成提升管理与服务效能的“综合性实事项目”。
五是培养一支专业队伍,增强服务能力建设。公司各级工会要着手打造一支匹配工会数字化转型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和管理队伍,全面促进工会数字化发展涉及的管理思路、技术开发、资源整合、推广应用、信息安全等多领域人才体系建设,从而增强智慧工会的服务能力。同时,要从制度上完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确保工会网络信息系统的数据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