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海运低碳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中国可以大有作为

发布日期:2021-12-31
作者:彭传圣
字号:[ ]

  全球国际贸易额的70%以上、国际贸易量的80%以上是通过海运实现的,因此,国际海运对推动世界经贸发展、稳定全球供应链、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作用举足轻重,目前国际海运船舶主要通过船用柴油机消耗船用燃油而获得动力,这导致:一方面,国际海运船舶排放包括硫氧化物、氮氧化物、颗粒物等在内的污染物,污染大气、海洋水体和港口水域的底泥,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未来减排这类污染物的要求将不断强化;另一方面,国际海运船舶排放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黑炭等在内的温室气体,2018年排放了7.40亿吨二氧化碳,占到当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约2.02%。为落实《巴黎气候变化协议》提出的在21世纪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幅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的目标,国际海运面临着较大的减排温室气体的压力,需要做出应有的努力加以应对。

  用更多的低碳清洁能源取代化石能源是减排温室气体以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路径。低碳清洁能源大多通过电能体现;水能、风能和太阳能等主要清洁能源具有不稳定性以及时间和空间上的供需结构性错配,而制氢等储能手段成为解决这类问题的可行选择之一。因此,能够使用电能的领域不断电气化,难以直接使用电能的领域使用氢能作为替代能源成为未来发展方向。国际海运属于难以直接使用电能的领域,未来如不是通过使用氢能替代化石能源或者使用燃料电池为动力源而实现碳中和,就只能是仍然使用化石能源作为动力源并通过碳汇实现碳中和。而前者是综合解决国际海运各类环保挑战、实现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的手段;后者则是难以被普遍认可的选择,未来不但在获得足够碳汇方面被动,而且仍然面临解决其他环保问题的挑战。国际海运是否能够使用氢能替代化石能源或者使用燃料电池作为动力源而实现碳中和这一低碳可持续的发展路径面临着不确定性,因其主要取决于氢能替代化石能源或者燃料电池的技术经济可行性以及全球落实《巴黎气候变化协议》的政策和管理力度,而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这两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国际海运低碳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鉴于船舶工作寿命长,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新建国际海运船舶采用化石燃料作为动力源并尽力应用现有成熟的节能减排技术措施以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船公司理性且合理的选择。

  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已经成为我国坚定不移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正致力于推动交通强国、海洋强国建设,而推动国际海运低碳可持续发展,则为我国提供了一个发挥积极和引领作用、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契机。在确定国际海运低碳可持续发展实现路径及推动国际海运使用氢能替代化石能源或者使用燃料电池作为动力源的技术经济可行性方面发挥积极和主动的作用,可为此奠定基础。

  我国在低碳清洁能源开发与应用方面具有先发优势,运输车辆和机械设备电动化进展快、运用规模大。2020年底我国电动汽车保有量达到451万辆,占到全球电动汽车保有量的44.2%;小型船舶的电动化也不断取得进展。目前,氢燃料电池动力大型客运车辆以及重型运输车辆的开发与应用正如火如荼。我国推进交通工具应用新能源动力方面工作会随着“双碳”目标的落实而不断深入推进,将为未来推动新能源在国际海运船舶上的应用积累政策和技术方面的经验,促进氢能的生产、运输、储存和应用技术经济可行性的提升以及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和应用,为国际海运选择低碳可持续发展路径以及船舶使用氢能替代化石能源或者使用燃料电池作为动力源创造条件。

  因此,国际海运低碳可持续发展,中国可以大有作为。

  (作者系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首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