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澎湃起 正是扬帆时(附图片)

发布日期:2022-01-14
作者:彭会青
字号:[ ]

  2021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市场形势和疫情反复、能耗双控、原材料上涨、汇率波动等各种考验,中远海运重工全系统在集团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戮力同心、担当作为,以集团“聚力三个链接,实现三个领先”为指引,按照年初确定的围绕“一个核心”、坚持“三个贯穿始终”、提升“六大关键能力”的总体工作思路,全力推进全年各项工作,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十四五”开局首战告捷。

  深改革激活力 积聚发展新动能

  2021年,中远海运重工结合“十四五”发展规划和集团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持续推进深化改革,进一步激发企业主体活力、释放改革红利。

  扎实推进对标一流管理提升行动。中远海运重工全面推行所属企业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试点实施职业经理人制度,公司及所属16家企业完成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做精做强优势业务。进一步聚焦造修船产业链,造船产能进一步向扬州中远海运重工和两家川崎集中,其他修造并举企业的制造资源向修理改装业务转型。

  推动一系列重大战略投资项目落地,统筹各重点区域的发展布局,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华南修船基地选址取得阶段性进展,启东海工坞建设完成过半进度,舟山中远海运重工四号坞建设前期工作有序开展,扬州中远海运重工管子车间和南京船配绿色智慧工厂建设顺利推进。

  盘活土地资源,提升资产利用效率。公司在上海徐汇和浦东的地块收储高效推进,广东中远海运重工东莞厂区、荻港船厂闲置场地出租取得良好收益。

  强科技促创新 点燃发展新引擎

  中远海运重工坚定不移推进科技研发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提升科技研发能力,打造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辟出一片新的“蓝海”。2021年,公司召开重组以来首次科技创新大会,共谋“十四五”及未来科技创新工作大计,为推动创新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科技研发与创新取得新突破。由中远海运重工发起的中国第一个“船用清洁燃料应用技术创新联合体”成立,依托5000HP拖轮项目,立项首个联合科研项目《船用氨燃料燃烧、供应的功能性研究及示范》。中远海运重工参与联合研发的氨燃料动力VLCC船型方案同时获中国船级社、美国船级社AIP认证,为未来零碳燃料船型市场订单承接做好了技术储备。设计研究院自主设计的63.6K散货船批量建造订单与交银租赁成功签约,实现自主设计船型实船建造零的突破。进一步做好科研立项,发挥项目聚集效用,6个项目获工信部批准立项,数量创年度历史新高。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荣获船舶行业首家“国家工业设计中心”认定,南通中远海运船务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和大连中远海运重工科技成果推广项目被纳入“交通运输部2021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库”。舟山中远海运重工持续推广超高压水除锈应用、创新研发“无人机近观检验”“5G+AR远程检验”,成功获评“中国修船行业绿色修船示范企业”。

  智能制造重点企业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中远海运重工联合中船十一所成功举办第三届暨2021船舶工业论坛,进一步扩大企业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智能制造获得国资委“国有重点企业管理标杆创建行动标杆项目”称号,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大连中远海运川崎智能船厂建设持续推进,提高生产效率作用明显。南京船配获得2020年度中国智能管理杰出应用奖,按工业4.0标准进行智慧工厂建设规划。同时,南京船配挂牌成立中远海运重工增材制造实验室,加快推进数字化制造等新兴领域的工作探索,年内顺利通过了江苏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为下一步申报国家级认定奠定了基础。

  拼市场抓订单 经营创效稳增长

  按照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梁岩峰提出的“数量充足、质量优良、节奏均衡、风险可控”的经营工作方针,公司业务部门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坚定大客户战略,深耕特定市场,发挥统一经营优势,提升市场营销的关键能力,夯实内部管理,全力拼搏订单,高效揽取有质量订单。

  修理改装业务稳步发展,深耕高技术高附加值船修理市场取得丰硕成果,中远海运重工在双燃料改装等关键项目上取得实质突破,并继续保持中国修船市场份额第一。公司承接多艘LNG船修理业务,进军LNG双燃料船舶改装市场,在脱硫装置加装以及大型修理改装领域获得收获,为重工整体效益改善作出了突出贡献。其中,大连、舟山、南通、广东等下属单位克服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均取得不俗业绩。造船业务全年接单大幅超额完成年度接单目标,创历史新高,保障了企业连续生产;海工业务着眼新能源市场,在新能源海工产品开发方面取得新进展,海工FPSO改装量保持国内领先。启东中远海运海工成功接获2艘风电安装船项目,为后续连续稳定生产和效益奠定了基础。配套业务克服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全部实现盈利。在专业化业务接单方面,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南京船配低速柴油机气阀突破国外技术垄断,成为国内唯一的气阀供应商。

  “学川崎”促提升 提效率保交付

  中远海运重工坚持“全面复制、系统提升”和“局部改造、补齐短板”相结合,将质效提升从造船业务继续向海工、修理改装、专业化业务推进,从生产管理向技术设计、物资采购、安全管理等条线推进,生产管理持续改善,“学川崎”成效明显。2021年,累计交付船舶54艘;交付海工项目6个、模块项目3个,项目交付率和主要节点按期实现率均为100%;修理改装船舶1176艘。

  针对各企业实际,实施“一企一策”,滚动实施生产与质量管理改善方案。进一步强化对各企业交付计划完成率、节点计划按期实现率、报验一次合格率、大宗物资集采率等主要建造指标的跟踪督导,建立全过程数据追踪体系,强化对标执行。扬州中远海运重工与湘钢达成年度合作协议,实施小LOT分段配送、季度定价、定量采购,进一步复制和运用川崎钢板采购模式。

  中远海运重工所属各企业通过对标实施管理改善,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学川崎”成果进一步显现。扬州中远海运重工与日本川崎签署了KHI(川崎重工)第二阶段技术合作协议,210K散货船N974较2021年初交付的N947工时下降15%,人工费用下降11.1%;大连中远海运重工推行“移动派工”,交付的12号62K纸浆船较首制船压降工时26%、压降耗材成本29%;舟山中远海运重工修船生产坞期控制目标由“天”精确至“小时”,修船生产效率提高14%;启东中远海运海工N886穿梭油轮试航期多项性能参数远优于设计指标,得到船东充分肯定;南通中远重工结合经营接单调整委外项目,有效控制项目成本;南京船配二冲程智能制坯流水线、气阀制造及后处理质量免疫管理数据库等,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威海科技自主研发船舶高压岸电系统在集装箱船应用,继压载水系统之后在低碳环保领域再次打造出新产品和业务增长极。

  保安全重环保 统筹防疫稳大局

  贯彻新《安全生产法》,深入推进安全环保工作“学川崎”。中远海运重工印发自主安全“学川崎”实施指导意见,推进实施班组员工“个人安全旅程”工作。开展“党建+安全改善”和“党建+6S强化行动”(6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规范),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制定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指导意见。召开全系统生态环保工作专题会,开展生态环保工作专项督查。推进环保设备设施改造,超高压水除锈产业化完成了产品研发。推进生态环保治理,舟山中远海运重工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机械)评审,广东中远海运重工获广东省VOCs分级评价“A级企业”。

  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中远海运重工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集团工作要求,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海外防感染”不放松。在全系统干部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所属企业运用“5G+工业AR技术”开展船舶“云检验”“云签约”与“云交付”,保证了生产经营任务在疫情下有序推进,同时也实现了“零感染”的目标。

  中远海运重工全系统持续推进疫苗接种,动态实施人员流动管控,织密筑牢防疫网。截至目前,重工已有多家修船企业按照上级防疫要求,对高风险人群实施集中工作和居住管理,从公司自有干部员工到分包方员工,干部员工舍小家顾大家,长时间驻守封闭区、奋战在工作岗位,有力地保障了修船生产的有序开展,有力地保障了防疫态势的持续稳定。

  迈步从头越,奋进新征程。中远海运重工全体干部职工将在集团的坚强领导和有力支持下,秉承“价值创造”的责任担当,保持改革勇气,激发创新锐气,传承优良作风,打造优秀团队,以勇创一流的使命感、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勇毅前行,扎实走好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奋力书写中远海运重工发展新篇章!

首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