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码头
每次经过绿地或者去公园,我总会在海棠花树前驻足,凝视那一簇簇一朵朵的海棠花,外红内粉,比杏花红,比桃花粉,花蕊嫩黄,浓淡相宜,小巧玲珑,赏心悦目。因为一看到纯洁朴实、真挚色润的海棠花,便会情不自禁想起敬爱的周总理,会回忆起当年周总理来我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以下简称北二外)的情景。
1966年7月,周总理从百忙之中抽空一连五次来到北二外调研。我永远不会忘记,周总理在我们宿舍对面看墙上大字报的时候,我与总理近在咫尺,仅一米之遥。我也永远不会忘记,在大礼堂,总理不坐主席台,而是与学生一起坐在小板凳上听辩论会,结束时又挥起右手指挥我们高唱《大海航行靠舵手》《团结就是力量》。更不会忘记总理与我们学生一起拿着碗筷去食堂窗口排队打饭,与学生们边吃边亲切交谈。他嘘寒问暖,关怀备至。临走,总理让卫士高振普付了四两粮票、二角五分钱,还补了五分汤钱。这么多年过去了,总理的音容笑貌依然清晰地留存在我的脑海中。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永远离开了我们。听闻噩耗,人人悲痛欲绝,首都百万群众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情景犹在眼前。邓颖超同志花150元在八宝山公墓买了一个骨灰盒,盛装了总理的骨灰,按照周总理生前遗愿,由中央安排罗青长等4位同志乘坐撒农药的小飞机将总理骨灰分别撒向北京、密云水库、天津海河及山东滨州黄河入海口。16年后,88岁的邓颖超与世长辞。按照她的遗愿,就用总理用过的骨灰盒来盛装自己的骨灰。这对生死不渝的革命伴侣不忘初心,矢志不渝,生前无儿无女无遗产,身后无墓无碑无骨灰,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到终生,真正让人可敬可佩。
周总理生前喜爱海棠,曾在海棠树下深情地说,海棠花好,温暖,它古朴大方,不张扬,每朵花之间都很团结。周总理和邓颖超同志生前工作和居住的中南海西花厅,其名既对应了海棠的美丽,也对应了总理温暖的胸怀。如今敬爱的总理早已不在,但海棠依旧,精神依旧。
北二外校园里矗立着一尊周总理铜制半身雕像,雕像前平时总摆放着几束海棠花,每逢校友返校或毕业生离校,也都会在总理雕像前献上一朿美丽的海棠花。海棠花凝结着一代代北二外人对总理的无尽思念,总理的革命精神、高尚风范和人格魅力时刻教育和鼓励着每一个北二外人。2018年3月5日周总理诞辰120周年之际,在周总理雕像前,校长计金标正式宣布将海棠花确定为北二外校花。海棠花有着极为丰富的寓意,坚韧不拔、永远向上是海棠花呈现给我们的直观感受,与“明德、勤学、求是、竞先”的北二外校训精神极为吻合。以海棠为校花,更体现着北二外全体师生对周总理的怀念,对总理精神的传承弘扬。
周总理青年时代曾写下这样的寄语:“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如今这盛世如他所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是周总理为之鞠躬尽瘁的初心,也是我们赓续奋斗的目标。
【作者系中远海运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