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归(附图片)

发布日期:2020-04-03
作者:顾晓燕
字号:[ ]

  休闲锚地

  顾城的《门前》写道: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风和日暖,鸟语花香,春天如约而至,这个春天等得辛苦,却有种劫后余生倍感珍惜的温暖。

  孩子们的开学时间一直未定,于是周末常有机会回到乡下海安古镇——曲塘。城里的孩子们也能体验乡间传统民俗,享受无拘无束的快乐,每次都能感受春的脚步近了,更近了。

  “灯笼亮,火把红,正月十五炸麻虫。场头田边都炸到,炸得害虫影无踪。”这便是海安正月十五“炸麻串”的乡俗。乡下每户人家用柴草和细麻绳绑起长长的草把,按照四季12个月扎12节,遇上闰月便要多上一节。落日西沉,夜幕降临,村野四处,火把丛丛,在田垄间穿梭来回,迸出的点点火光在夜空中闪烁,如夏日流萤,融化了严寒,孩子们按捺不住兴奋,手舞足蹈。这是朴实的村民对春的迎接,对风调雨顺的期许。

  春回大地,往年最盛行的是正月十五开始到五月农历每个月的初一、十五的庙会。对于庄稼人来说,庙会是盛大的,有远道而来的民间艺人、有临时助兴的本地农民、也有乡村舞台上那些耳熟能详的保留节目……庙会期间,远近的商贩们早早摆下摊位,河汊船只穿梭不停,各种农具、渔具、陶器、泥人、流行服装、各地小吃……从桥上高处望去,色彩斑斓的人群蜿蜒数里,仿佛是烂漫春光里的一丛花溪。桂花小圆子、油炸臭豆腐、糯米熟藕、老街烧饼……各具特色的小吃飘散出诱人的香味。然而这个春日午后,本该是喧闹的集市因为疫情却分外安静。漫步古镇,阳光透过树枝暖暖地洒在身上,柳树的嫩芽迎接着春姑娘的“苏醒”归来,只有鸟儿在五线谱般的电线上欢快歌唱。徜徉于古老的石板街上,仿佛只要一回头,便能听到儿时玩伴银铃般的笑声和那穿过古镇不绝于耳的叫卖声,分外清晰动听。相信不用多久,古镇会再次迎来喧闹的春天,待到那时,邀上三五好友,于夕阳西下、老街河边,寻一处小店,沽上二两海安“三塘糯米陈”(海安旧时曾有芙蓉、白鹭、鸥鸟三塘,据说昔有甘泉,酿酒醇香),这份甜甜糯糯,自在又惬意。

  “不妨饮酒复垂钓,君但能来相往还。”从老子的上善若水到庄子的秋水篇、渔夫篇,都是不问世俗的超然。入世的生活带给自己心灵寻访自由的空间,是年少时的记忆,是春和景明之日,是归家的悠闲,化不开的是这浓郁的家乡米、家乡水、家乡情。

  【作者单位:南通中远海运船务】

  ◎题图摄影/陈明星【泉州码头】

首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