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的那一边是海(附图片)

发布日期:2020-04-17
作者:徐洪彬
字号:[ ]

  精准扶贫

  来自湖南省大山深处的我,何曾敢奢望有一天能够走出大山去看海?何曾敢奢望有朝一日能够与大海朝夕相伴?然而今天,我越过了大山,在海风中呼吸着梦想的味道——

  那曾看似不可逾越的山

  我家在湖南一座大山的山顶,四周群山环绕,非常闭塞,距离最近的镇子还有三十几里路。如果我请你从上海到我家做客,我们需要乘火车到湖南长沙,再乘座大巴到张家界市,改乘小巴到慈利县杨柳铺镇,然后走在刚刚由国家扶贫专项资金扶持修建的公路上,我们可以碰碰运气,看是否能搭上便车,或是步行4个小时回家。

  “靠山吃山”,父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劳作,依靠在山上开垦的几亩薄田,也仅仅能基本维持全家人的温饱。在父亲外出打工因车祸落下残疾后,加上我读书的开销,家境愈发艰难。利用节假日打草放羊的机会顺便采摘些山货,再来回走7、8个小时的山路到镇上卖钱补贴家用,哪怕仅仅只有十几元甚至几元钱,依然是我记忆中最自豪的事情。

  贫困的生活经历,一度让我感到悲观,未来在哪里?眼前仿佛蜿蜒曲折的山路一样,放眼望去是山,是一望无尽的山,是那看似不可逾越的山。

  山的那一边是海

  我是如此幸运能够成为一名海员。生活的转机出现在2017年初,当时我正在犹豫是否回到家乡一个电子厂继续打工。此前在这里已经做了4、5年的物料员,常常每天加班到晚上10点,工资很低,工作状态也不稳定,感觉日子过得浑浑噩噩。这时候,县里驻村的扶贫专员来到我家,在看似拉家常中认真倾听我们极度渴望摆脱贫困的心声。在认真了解家里和我的情况后,扶贫专员建立了“扶贫档案”,也为我推荐了包括外出打工、农产品养殖、种板栗、修蓄水池等工作。这其中,当我听到有“海员”这一工作项目时,不禁眼前一亮。

  还记得上小学时,刚学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我回到家就缠着父亲问什么是大海?在广州打过工的父亲随手指着家门口的那片山,跟我说走到山的那一边就是海,海就在山的尽头,等你长大了就能去看海。当时懵懂的我望着那一望无际的山,也只能将这份渴望深深地埋在心底。现在,得益于国家扶贫的好政策,由湖南省扶贫办牵头组织贫困山区适龄青年参加海员培训,来回车票全报销、学费和食宿全免费,彻底打消了我心头最后的一丝顾虑——我坚定地报了名。

  此后,我在福建的一所国际海员培训中心参加了基本技能培训,并顺利拿到培训合格证书,并被安排到中远海运乞力马扎罗轮实习——这一刻,我终于来到了山的尽头!

  中远海运乞力马扎罗轮给我的震撼记忆犹新。在实习阶段,我近乎“贪婪”地望着这片深蓝的海、一望无际的海、蕴藏着无限可能的海。当我完成船舶实习再次回到家乡时,小山村沸腾了,“徐伢子出息了”“他乘的船有村口到打谷场那么长”“有十几个瓦房摞起来那么高”“他还出了国,到过好几个国家”……乡亲们奔走相告,父母的脸上也满是久违的笑容。

  海的尽头就是家

  2019年底,我乘飞机到德国汉堡港登上中远海运多瑙河轮,正式成为一名船舶服务员。作为一名新人,船舶政委多次耐心地教我如何梳理工作,月度工作、抵港前工作、海引水接待、公共卫生清理、引水房间整理,甚至还有招待品如何摆放和涉外基本礼仪。他让我学会列工作清单,并不断把新情况、新要求补充进去。让工作流程化,让流程标准化,这样就不会有漏项,在此基础上再不断提高工作标准。我尝试使用这个办法,发现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条理有序,心情也更加舒畅。

  路始终在自己的脚下。虽然我在船上从事着最普通的工作,但每每审视自身经历,我越发珍视现在的宝贵机遇。我赶上了国家就业扶贫的好政策,得以走出大山,站在船艏甲板上眺望东方,那海的尽头就是山、就是我的家。现在,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滋润下,家乡的公路修通了、手机信号也有了,村民们再不用担心看不起病、上不起学,生活条件在稳定提高。

  乌鸦反哺、羊羔跪乳,有机会走出大山、甚至走出国门看世界的我,在领略世界各地风情的同时,也会在狂风、巨浪、旭日的洗礼中成长,在船舶领导的教育启发下,我为自己确定了一个“小目标”——在做好服务员的基础上,要争取通过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船舶大厨,为家里也再减轻一些负担,让父母不再那么艰辛。如果有可能,我还要再为家乡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特别是与同乡年轻人分享我的所见所闻,让那些同样有远大志向的年轻人一起加入海员这个职业。

  这个航次,我买了一瓶法国红酒,想在公休时带回家与父母一道品尝,因为我听船长讲,这红酒的味道先是酸涩,回味之后才是甘甜和芬芳——我想,那就是生活留给我的味道。

  (作者单位系中远海运多瑙河轮)

首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