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信步
“宅家”一说不绝于耳,查其出处,源自日本,指的是具有超众知识面和鉴赏、游玩能力的特殊人群,翻成中文的意思是“御宅族”。以后又衍生出多种宅文化:偶像宅、军事宅、模型宅……宅,在日本的原意是“你家”,转到中文,不知怎么变成了闭门呆家、迷恋网游的代称,专指那些闭门不出、迷恋网游等之人。不过,疫情期间,这“宅家”却成了防治疫情的有效方式,各大宣传媒体在予以鼓励的同时,推介各种居家健身、美食烹饪等知识,还大力开通网上阅读、免费收视电视中播出的新版电影......
仅从喜欢呆在家中一说,我该算是老“宅男”了。从小我就喜欢在家独玩,上小学时正值“文革”,除了去学校,就只能闷在家中。那时住室无多空余,我就挤进堆满杂物的公用亭子间,半躺在靠窗的一张破床架上,对着窗外梧桐树上天入地纵情遐想。上中学开始,这角天地成了我的寻梦园:怀着甜醉的感觉,我偷读了一部部文学名著,也试着涂写下幼稚却多彩的文学梦。宅家让我其乐融融!以后走入社会,劳碌奔波,迁入新居,宽敞明亮,宅家却成了奢望。逢年过节,不思游玩聚会,惟愿清茶一杯,闻书纸墨香,享受难得的静谧时分!如今光荣退休了,宅家美梦得以接续,我已纯然一“老宅男”也。
读书写作仍是我宅家的主要乐趣,几十年来购书盈架,读写不辍,虽无所成就,却也字纸满箧,收获颇丰。除此以外,回味大半生经历的苦辣酸甜,总结数十年工作的成败得失,于己得以充实,于人可资借鉴。逝者如斯,来日可追。
迟暮的我虽“宅”,却并不封闭。偶尔外出散步购物,观市场行情、听各色社会新闻、体人情问农事,关注每日报纸和网络媒体上国内外政治经济时事、社会生活艺术人文信息及各种热门话题,拓展心胸,努力与时俱进。每逢登录中远海运网站、手持新到的《中国远洋海运报》,就有如返老家逢故友,仿佛重返熟悉的岗位,为企业飞跃发展振奋!读着一篇篇报道集团全力支援湖北抗击疫情的动人事迹,得知企业克服困难坚持生产运营,业绩向好,昏花老眼不由泪湿。
为突发疫情这样的情势所逼,宅家似乎情非得已,许多不喜宅家之人,感觉不习惯,无所适从。这时调整心态至关重要。从长远看,如此确实有益国家也有益自身,“宅”得其所;从个人角度看,完全可化不利为有利:紧张工作多时的身心得以养息,千头万绪的思路得以清理,家中大小杂事得以处理。除了网游,宅家的乐趣自有许多:读书品茗、诵诗作画、听歌赏曲……快节奏、高压力奋斗期间,如此享受,实在难得。何不趁此良机,韬光养晦,以崭新的精神面貌重返征程!
古人赞扬人的善性美德曰:“宅心仁厚”,意即忠心厚道。此“宅”似乎并非彼“宅”。宅的本意是居所,那么究该词原意,有深居厚养方得的仁德善心,这就彼此有些关联了。古代仁士注重清心厚养,奔走于家计国事的间隙,挤挣静居时分,青灯黄卷,修养心性,其乐融融。陶渊明辞官后躬耕谋生,荷锄归回“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的五柳居,读书著文,陶然自乐;览史思今,吟“金刚怒目之诗”。刘禹锡从政期间,屡遭贬谪,流落多地,却格外珍惜静居时光,即便是陋室,也悠然而乐:弹琴诵经、吟诗作赋。白居易为官稍闲时,也喜“静巷无来客,深居不出门”。他们“宅”,却并不丧志,相反为我国文化宝库增添了艺术财富。即使没有疫情这样的特殊形势,我们也应该适度宅家,多争取学习思考时间,多一些智慧、情愫积累。
【作者单位:中远海运财务(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