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联动亲情

发布日期:2020-04-24
作者:赵凯丽
字号:[ ]

  海员天地海上风

  细细算来,我的海嫂龄已然不短。2008到2019年的11个年头,我们一起走过四季,穿过青葱岁月迎来坚韧的中年。11年,我们一个守着家,一个靠着海,远隔万里,短暂相聚,总是别离。这是我们的常态,也是很多很多奋战在远洋运输一线的海员家庭的常态。

  在离别的日子里,通讯显得尤为重要,我对此感触颇深。还是准海嫂那会儿,每次送船我都会泪洒站台。那时小卢总是跑远洋,一个港口到另一个港口地满世界跑,近的要走半个多月,远的要走50天左右,在没靠港的时间里几乎算是音信全无。我不知道船行在哪里、何时靠港,也不知道他何时能买到电话卡,多久能打来一个报平安的短暂电话。我只能等,等一个不知何时就突然响起的信号总是不佳的远洋电话。记得一次因为手机欠费,我错过了小卢的越洋电话,他只好留言给我好友,说他在英国,下一站去荷兰,到达后再打电话。我以为这一航次也会像以往一样要至少十天半个月,晚上例行关机了。没想到英国到荷兰只要半天时间,他再次没打通我电话,只能又找我同学给我留言,我知道后立时崩溃大哭,满是懊悔:又错过了,已经近2个月没有通话了……

  因为小卢的一个又一个航次,我数着他能靠港有信号的日子,才发现世界真的很大,很多港口与港口之间的距离真的很远。后来我就有了去网上查询航行时间的习惯,在百度上输入“青岛到加拿大要航行几天”之类的句子,求“度娘”给一个大概的时间。再后来我无意中发现了船讯网,输入船舶的名称就可以看到船舶的位置,还能实时更新。于是每天登录查一查,看见代表船舶的那个小标志安静地漂在海图上,就觉得是个安慰。船讯网上还可以查到下一次靠港的预计时间和靠港城市,就再不会错过电话了。

  但一直到2012年左右,他们跑远洋的跟家里唯一的联系也只能是靠港有信号后的一通电话。我们在不同的城市过各自的生活,想对方的时候都是猜测,彼此都有遇到难事的时候,特别是想有个依靠发泄情感时,可就是没有信号沟通不了,等到能打电话了,黄花菜都凉了,也没有那时那地的心情了。记得一次下雪路滑,我推着电动车艰难地在黑夜的风雪中往家挪动时,曾哭着希望小卢立刻下船来接我;记得我疼了3天,终于顺产生下大胖儿子时,他远在新加坡,不知道我经历过什么,这份喜悦也没法第一时间分享;记得孩子出生后,小卢公休了一段时间后又出海了,从此儿子在家等爸爸好像形成了自己的生物钟,只要到了一个月左右听不见爸爸的声音,就会烦躁发脾气,直到听到爸爸打来的远洋电话才又重新恢复平静……凡此种种,经历过没有小卢守在身边的那些日子,再多难的事说起来也只能云淡风轻。

  2014年左右,小卢再次去远行前,带我认识了一个新的工具——他们公司内部的邮件系统,从此那种不能参与彼此生活的遗憾终于有了改善。有了这个系统,通过卫星传输,我们每天可以邮件沟通,不用两眼一抹黑地互相等待了。小孩成长的趣事、家里的杂事、我的心情,都在每天的邮件传送中告诉了在远方的他;他想家的心情、刚经历完一次大修、某个机器修理了几个小时等,也可以在邮件里述说。虽然每天只能发一封邮件,但沟通顺畅了,他更了解我每天上班、照顾孩子的生活,更能体谅我留守后方的辛苦,休假后也能很快融入我们的生活,替我们排忧解难。我多次跟小卢表达,他们公司这个系统真是太好了,想船员之所想,我们联系方便多了。

  再后来,通信更加发达了,手机的不断更新迭代让我们不仅随时可以发邮件,靠港以后还可以方便地视频。老大小时候,为了怕他忘记爸爸,常抱着他指着小卢的照片,说这是爸爸;如今老二又是幼年,他的爸爸常在视频里就能看见,不再只是一个声音。平时孩子们有什么重要的活动、欢乐的场景,拍个小视频传给小卢,那边有信号之后就可以收到;老大开启十万个为什么模式,我解答不了时,他就给爸爸微信留言,等爸爸给他解答。

  回顾这些年,我最感慨的是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科技长足进步,带来了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从被动等待到网上可以查询航次,从只能港口打电话到平时可以邮件沟通,从不能看见影像到方便的视频沟通。这一步步变化,牵动的是万千户船员家庭,连接的是船员和家属们倍感珍惜的亲情。我有时会畅想,也许不久的将来,通信技术可以发展到全海上信号覆盖,不管船员兄弟们颠簸在哪一方海域,都可以随时方便地和家里沟通交流,辛苦驻守家的海嫂们在任何时间遇到难题想要一个依靠的时候,随时可以给远方的他打一个电话、发一个视频、求一个办法、找一点安慰。

  我们期待着并等待着,愿国家经济越来越繁荣,愿科学技术越来越进步,愿远洋事业越来越兴盛,愿万千海员家庭越来越有幸福感。

  【作者系中远海运船员广州分公司大管轮卢学斌之妻】


首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