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技能人才孵化基地 孕育企业效益新增长点(附图片)

发布日期:2020-05-29
作者:顾晓燕 邵峰
字号:[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我们要有很强的技术工人队伍。”近年来,启东中远海运海工在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大力推进职工技能培训基地的建设,创新培训方式方法,拓展培训中心效能,打造了一支有理想懂技术、能创新敢担当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企业培训中心也成为高技能人才的孵化基地。

初夏时节,启东中远海运海工内郁郁葱葱,蔷薇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花香深处便是公司落成5年的培训中心,专业化、实景式的实训基地和演练场。立身百行,以学为基,如火如荼的培训场景是当前复产复苏的真实写照,你一定会被这样的场景感染和动容。

顶层设计——资源共享实现共赢

培训中心按照中远海运集团及地方技能鉴定站标准和要求规划建设,总面积3500平方米,总投资279万元,由理论培训教室、实操训练场所及智能化设备、监控信息管理系统组成。

培训中心理论培训教室3个,可同时容纳近300人的理论培训。实操训练场所设计算机教室1个,容纳30人上机操作;设电焊、装配、管系操作工位36个,钳工操作工位50个,电工操作工位40个。同时配备了各类实训考试设备,包括计算机30台,PLC操作台7个,电力拖动实训装置40台,工艺排故实训装置6台,电力电子实训装置、平面磨床实训装置、港机实训装置各1台,省级特种车辆培训考核场地1个(符合国家标准3个考核模块)、起重机培训考核场地工位10个,适用于电气调试培训模拟舱室1个。同时收集了船舶辅机、轴系、泵阀等设备和部件用于实训,安装了电子信息监控系统,可实时跟踪掌握培训教室和实操工位的动态,实现现场数据记录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培训中心先后获得“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江苏省专项公共实训基地”“江苏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南通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以及江苏省首批50家技能认定企业,同时也是南通市唯一一家可以实施船舶专业工种认定的企业。

秉持实际、实用、实效,资源共享、实现共赢的原则,培训中心自2018年起正式拓展对外培训业务。近年来,培训中心在满足企业内全员培训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培训的业务范畴,陆续向外部周边各行业、多层次辐射培训业务,促进企业之间的学习交流,实现公司培训效益增长和品牌提升,至2019年底,培训中心通过对外培训、人才培养及项目申报得到政府奖励共计1000余万。

规范管理——建立机制完善体系

为充分发挥培训中心职工实训基地和演练场的作用,鼓励广大职工争当能工巧匠,启东中远海运海工在扎实推进培训中心硬件建设的同时,积极构建完善的培训机制体系。

编建企业人才培训培养的5大类13小类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标准及实施管理文件,完善了培训中心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包括《启东中远海运海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启东中远海运海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管理文件》《培训中心管理汇编》《匠人匠心》等,开发技能人才培养专业频道(匠心频道)。

培训中心积极探索培训模式、创新培训考核、规范培训过程控制,形成培训闭环管理。按照“以企业岗位需要为目标,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社会市场需求为标准”原则,随着经济方式转变“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走”,围绕企业人才需要“转”,适应社会市场需求“变”,对外深化校企合作,对内实施一体化课程培训,探索建立了以培养学员职业能力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及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

组建各专业工种内训师及各专业工种的考评员队伍,由高层次专家和高技能关键人才组成,按照资格性和适应性培训并重的原则,细化培训科目,使培训工作更加贴近生产实际和一线需求。

工匠辈出——高技能人才孵化基地

启东中远海运海工培训中心成立以来,已培养了享受国务院津贴人才2人,全国技术能手2人,江苏工匠3名,江苏省技术能手8人,江苏省企业首席技师8名,启东市高技能人才贡献奖8名,南通市企业首席技师4名。同时创办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4个。高级工1200余人,技师232人,高级技师65人。

2015年培训中心成立了4个南通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为企业培养焊接、电工、钳工、特种车辆操作技术攻关人才,在生产一线重大船舶和海工项目上发挥了重要作用。2019年,组建了“黄剑海工建造劳模创新工作室”,由全国技术能手、中远海运集团劳动模范黄剑领衔,是一支经验丰富、技术精湛、创新能力强的技术业务队伍。

组建启东市工匠联盟,2017年-2019年先后组织“工匠联盟”3个专业小组发挥优秀工匠特长,集中研讨生产现场工装改进工作,先后在国家期刊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参与企业新产品、新工艺开发研制,申请专利2项。

为培养更多的技能人才,培训中心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攻技术课题、讲专业理论、搞业务培训,在导师带徒弟的基础上,连续三年承办“中远海运集团职工技能大赛”,以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的形式,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学习氛围,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在实践中探索,为技能人才成长搭建平台、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大国工匠脱颖而出。

  启东中远海运海工培训中心内如火如荼的培训场景。

  殷丹锋摄影


首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