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职感状态”到安全工作(附图片)

发布日期:2020-07-03
作者:
字号:[ ]

一席谈

最近有一个词——“职感”,亦或是“职感状态”。何为职感?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人的职业感受,是一个人倾心于自己的职业或事业、岗位或工作而忘我投入的一种精神状态。我们要将工作做好做精做优,就要将自己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和事业中去,尤其是中远海运从事海上船舶工作的广大船员,要立志做一名新时代的优秀的远洋船员,要确保船舶各方面的安全,就要聚精会神、一丝不苟的对待工作,就要使自己始终保持良好的“职感状态”。

“职感”或“职感状态”,听起来有些新鲜,可这种状态并不鲜见。如果一名军人,在茫茫人流里或许看不出与其他人的区别,但他一旦加入军人队列,雄赳赳气昂昂,自然就融入了这个方阵;一个医生,双肩脆弱或许看起来并不十分健壮,但他面对病人,雷厉风行掷地有声的责任担当,瞬间让患者和家属感受到安全和可靠;一位科学家,在生活方面有的可能有些笨拙,但一走进实验室,犹如鱼儿游进了海洋……这些现象我们可能说他们进入了角色,或者是找到了一个人多年养成的职业感觉,其实这就是多年来在工作中“职感”或“职感状态”的养成。细想和观察每一个领域、每一种职业或岗位的成功者,都能从他们身上找到相应的状态,这就是一种“职感”。能否保持良好的“职感”或“职感状态”,对一个人能否做好工作,或者工作标准之高低、成效之大小,显得太重要了。

“职感”并不是容易具备的。职感好的人,一定是个责任心和事业心比较强、具有崇高使命感的人。袁隆平因为有着为消除人们饥饿的责任感、使命感,使他醉心于杂交水稻的研究,事业上取得了辉煌的业绩;数学家陈景润,因为有着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使他身居陋室不改初衷,虽身患疾病、身处逆境仍忘我地工作,一遍一遍地演算,为歌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凡在所从事的领域事业有所成的人,一定是一个“职感”很强的人。始终保持良好的“职感状态”,最终方能成就一番大的事业。

“职感”不是口号,不是嘴里说有就有的,它是对工作的一种忘我投入和自然的融入。职感强的人,往往舍小我、顾大义,专注于事业,忘我地工作。因为有了航天人的忘我投入,所以才有了中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因有了三军将士的忘我投入,所以才有了和平安定的生活和踏实可靠的发展环境。有一次,我和一位熟悉的党群部门的同事聊天,他说他忙起来时完全可以用“白+黑”来概括,但他并没有叫苦叫累,反而是感到“累并快乐着”。这位同事的工作和心理状态,我认为就是一种良好的“职感状态”。他的工作标准和工作质量是高的,对份内的事尽心尽力,对组织赋予的任务竭尽全力,始终做到精益求精。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就是要立足自己的工作和岗位,投入其中形成“职感”。早一点具备了这种“职感状态”,你的成功会早一天到来,即使没有大的成就,也会展现小的作为,即使没有显耀的业绩,也会使自己满足而不至于失落。

“职感”强的人,其个人因工作而伟大,其人生因事业而精彩。职感不是与生俱来的,是一个经过长期磨炼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当一个人对从事的工作没兴趣,甚至还有些反感,正如人们常说的“工作不带状态”,遑论有什么“职感”。生活中确实有这种人,对待什么工作都打不起精神、提不起兴趣,到头来双手空空。但也不乏另一种人,那就是坚持、坚定、坚守,不改初心,坚定前行,慢慢地喜欢上这份工作,热爱上自己的事业,坚持下去到离不开它,有不少的人直至一生都在坚守着自己的选择。投入到工作和事业,一种莫名的快乐感涌动在心底。表明“职感”已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大元素。现在呼唤“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培养就需要“职感状态”,惟此才能出成果、出效益、出人才。

那“职感状态”如何才能培养出来?首先是热爱。“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从事一项工作,要想有所作为,前提是必须热爱它。一个人若整天懵懵懂懂没有“职感状态”,谈何建功立业?我们讲要有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专业技能,前提是必须要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才能专一行。其次是勤奋。任何一个单位和工作,其工作业绩和成就的取得,绝不会是一蹴而就的,必须下苦功夫才行。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这些良言古训告诉我们,人正是在勤奋中,慢慢喜欢上所从事的工作,并逐渐进入到“职感状态”。再次是奉献。奉献精神同样是培养“职感状态”的重要条件,无论什么岗位或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关键要有一种责任、使命和担当,在奋斗中不断感受着奉献的乐趣。

中远海运是一个集知识、技术和人才为一体的密集型企业,其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要求我们每一个员工在自己的岗位上,特别是有志于航海事业的船员弟兄们,要通过自身的艰苦锻炼和努力,培养并养成一种良好的“职感状态”。这是航运业的特殊性,特别在安全方面的特殊要求,对广大远洋船员的自身素质的基本要求。首先,海上工作的特殊环境:远离陆地、独立作战、不分昼夜、连续作业;环境复杂、气候多变;流动分散、协同操作。其次,特殊环境下对航海者性格与精神的特殊要求:意志坚毅,勇敢坚定;反应敏锐,处事果断;胆大心细,沉着镇定;刻苦耐劳,豁达乐观。再次,海上工作者的品德、作风要求:要有壮志四海,献身祖国航海事业的远大理想;要有执行纪律的高度自觉性;要树立牢固的“安全第一”的思想;要培养反应敏锐、处事果断的作风;要养成适应海上工作、生活要求的良好习惯。

执行纪律的自觉性,是由海上环境、工作条件的特殊性决定的。往往是一个小错会酿成大祸,正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高度的组织纪律性,重点体现在正确无误、迅速及时地执行命令,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及执行操作规程。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是科学的归纳、经验的总结,有些是血的教训的代价所换来的,如不遵守、不执行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必将付出沉重代价。有人说,海上的规章、规程是世上各行各业中最为严密、最为科学、最为完备的规章、规程。事故往往是由于人为的因素造成的,人为因素中绝大部分是由于不遵章守纪所造成的。1991年IMO事故统计分析,包括碰撞、触礁、搁浅、火灾等,其中直接人为因素占81.5%,而其中占18.5%为设备、气象等原因,严格讲这也是与人的因素有关。再科学、严密、完备的规章制度,归根结底要靠人执行。因此,要求无论什么职位的人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只要严格遵章守纪,严格按操作规程办事,安全是可以有保障的。

“安全第一”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要从上船第一天起,就要在头脑中、在行动上时时、处处牢固树立的观念。大到航线设计,小到螺丝松紧,都要以“安全第一”来衡量工作,要求自己,做到万无一失。安全最危险的敌人是麻痹与侥幸,表现在:马马虎虎、漫不经心,贪图省力、省事、偷懒、得过且过,实质是没有责任心或责任心不强,很难达到“职感状态”。分析船上很多的安全事故,往往就发生在一丝一毫的麻痹、不在乎、侥幸上。偶然性寓于必然性之中,偶然性事故往往就寓于麻痹、侥幸的必然性中。事故是麻痹、侥幸的必然恶果。因此我们每一位、每一个岗位上的船员弟兄,要从上船的那一天起,要上班的那一刻起,就要让自己进入到“职感状态”中,上船就是上岗,上岗就是上战场,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居安思危,做好工作,把住风险。做任何一项工作,要有周密的安全措施,要有自己的安全预案,要设几道安全防线,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心中有数,认真谨慎、措施周到,防微杜渐。一句话,我们只要进入到“职感状态”,一定能够做好工作,一定能够确保安全。

(作者系青岛中远海运退休职工)

首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