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庄印象(附图片)

发布日期:2020-07-03
作者:
字号:[ ]

史海浮沉

革命老区阜平县地处太行山脉东麓,自古就有“晋冀咽喉”之称。距县城以南约20公里有一个依山而建的小村镇城南庄。抗日战争期间,聂荣臻在阜平创建了华北第一个抗日根据地,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城南庄就是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所在地。阜平作为根据地的政治军事中心,在抗战中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先后涌现出“爆炸英雄”李勇、“战斗英雄”邓仕均,更有闻名全国的“子弟兵母亲”戎冠秀。1948年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同志率中央机关由陕北向西柏坡转移,途经城南庄,在此短暂居住、工作,并在这里指挥过全国的解放战争,虽然时间不长,但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1972年城南庄革命纪念馆落成,宽阔的纪念馆广场上竖立着一块自然形石刻,镌刻着毛泽东主席笔力苍劲的题词“抗日模范根据地”。纪念馆共有两个展厅,分为抗日战争部分和解放战争部分,陈列着当年战争中详实的文献资料和历史文物,浓缩了晋察冀根据地军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作出的功绩。

晋察冀司令部旧址位于纪念馆展厅后面,沿石板小路走去,侧柏葱绿,塔松长青。在一片宽阔处的中央,矗立着聂帅铜像。再往前,丛绿间半映着一扉院门,那就是司令部旧址了。旧址分为前后两个小院,共10余间白墙黛瓦的房屋,前院是周恩来、任弼时等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后院由毛泽东、聂荣臻等居住办公。院落很是规整和隐蔽,后院还有一个侧门,通向后山的防空洞。毛主席居住的院子有一棵大树,树边的介绍牌叙述了这样一个惊心动魄的场景:“1948年5月8日清晨,国民党飞机轰炸了晋察冀军区司令部院落。毛主席等转入后山防空洞隐蔽,有惊无险。”当时,炸弹落点就在小院中间,毛主席旧居的廊柱上还留有明显的弹痕,值得庆幸的是,那次空袭全村竟没有一人伤亡。一条青石板小路通向掩护过毛主席的防空洞,洞口隐蔽在灌木丛中,洞内不足2米宽,却弯弯曲曲足有百余米长,在没有现代化工具的条件下,可想这工程的修建在当时是多么艰难。

城南庄记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阜平进行的一系列重大活动,“城南庄会议”就是其中之一。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著名的“三条方针”,被概括为“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这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庆祝“五一”节口号,提出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重要倡议。在城南庄,毛主席还起草了《新解放区农村工作的策略问题》《一九四八年的土地改革和整党工作》和《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等重要文件,指导了农村的土地改革运动。随后毛泽东离开了居住46天的城南庄,前往西柏坡,与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4位书记共同领导指挥解放战争的最后决战。

离开城南庄,经过北山的菩萨岭,从观景台上鸟瞰,城南庄隐身在万绿丛中,蓝天白云下,远山连绵,溪水清清,遥想当年的战斗历程,不禁让人对这块热土肃然起敬。

【作者系中远海运散运退休政委】

首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