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挂五星红旗的远洋船队诞生记(附图片)

发布日期:2020-07-10
作者:
字号:[ ]

  史海浮沉

  国力鼎,海运兴,海运事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缩影。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远洋海运经过70多年发展和几代远洋人的努力,已经发展为以航运、物流码头、修造船为主业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运企业集团,有着世界排名第一的庞大远洋船队。谁能想到,这庞大远洋船队是从区区4艘船舶、2.26万载重吨的客、货船发展而来,就是这4艘船的远洋船队在组建之初也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艰辛与困难。抚今追昔,沧海桑田,回望中国远洋运输船队初创的历程,更加坚定了“航运强国”的信心与决心。

  自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末,由于遭受到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封锁”和“禁运”,中国还没有挂国旗营运的运输船队。外贸货物运输主要靠租船,中外合营公司及在香港组建的航运公司的船舶也承担了部分外贸运输任务,但这些船舶全部挂外旗从事营运,这与新中国当时的大国地位是极不相称的。进入20世纪60年代,国际形势渐趋缓和,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威信和地位日益提高,组建挂五星红旗的远洋船队具备了客观条件。

  接运印尼难侨,加速了挂五星红旗的远洋运输船队的创建进程。1959年,印尼当局掀起反华排华浪潮,12月9日,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代表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就印尼当局的反华行径提出抗议,并宣布将分期分批接运自愿归国的印尼华侨。交通部远洋运输局及驻广州办事处承担了租船接侨的具体管理工作,先后租用苏联船舶及侨商和华商的船舶10多艘接运难侨。由于租船接运难侨不仅价高还不好管理,为此中侨委于1960年1月20日报告国务院,建议用接侨租船款购买2艘二手客船自行管理,接运难侨。1月31日,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同意从为数不多的接侨经费中挤出1120万港元购买客船2艘用于接侨。

  经费虽不多,但总算有了。但购买船舶又成了一个问题。由于西方禁运条例及购船经费的限制,国家无法直接在国际市场订造新船或购买性能优良的船舶,只得委托捷克公司购买价格便宜的旧船。“光华”轮和“新华”轮就是使用这笔国家资金购买的旧船。“光华”轮原为英国远洋客货轮“高原公主”(Highland Princess)轮,1930年1月出厂,由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的哈兰德与沃尔夫造船厂(Harland & Wolff)制造(该船厂建造过多艘著名船只,包括白星航运的泰坦尼克号等)。“高原公主”可以说出身名门,但因年久失修,于1959年退役,卖给希腊的一个船主,改名为“玛丽安娜”(Marianna)。1960年交通部远洋运输局委托捷克公司并指定中方机务处长周延谨以26.5万英镑选购到该船,改名“斯拉贝”(Slaby),挂捷克斯洛伐克旗。该船有757个客位,8944载重吨,航速15节,1960年7月22日在罗马尼亚康斯坦察进行交接,7月25日由中国、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和希腊船员共57人驾船驶离康斯坦察港,8月19日抵达广州黄埔港。“新华”轮原为“西卡加”(SIGURD JARL)轮,1942年建造,2464总吨,载客定额201人,航速13节,由交通部委托上海海运管理局派王倬船长负责选购,之后由船东在8月10日将船送抵黄埔港。1960年12月15日,远洋局发出《关于客轮命名的通知》,将“斯拉贝”轮定名“光华”轮、“西卡加”轮定名“新华”轮。

  购买接侨船有专项资金,但购买货轮就没有专项资金了,交通部只能从沿海运输船队中抽调“和平25”轮和“和平58”轮参加远洋运输。两轮均隶属上海海运管理局,都是5000吨级的蒸汽机船,航速为12节。“和平25”轮由大连造船厂于1958年建造,为了参加远洋运输,于1959年9月停航进厂改造,1960年5月改造完工,8月底出厂。“友谊”轮1959年由江南造船厂建造,期间按照远洋船舶要求提高了设备质量。通过改造,2艘船舶具备了基本的远洋航行条件,交通部于1960年3月11日发布《关于和平25、58 船名的通知》,将“和平25”轮定名为“和平”轮、“和平58”轮定名为“友谊”轮。

  之后,鉴于当时台湾海峡及台湾周边海域被台湾当局严密封锁,如何将“和平”和“友谊”两轮安全地调往华南港口又是远洋局面对的一个大问题。经过再三考虑,提出了3种调船方案:其一是由海军护航,强行穿越台湾海峡;其二是走北极航线,再经过大西洋、地中海,穿越印度洋最后抵达华南港口;最后一种是请求友好国家帮助,秘密将船调往华南港口。通过综合权衡,选择最后一种调船方案,由捷克海运公司协助调船。调船在极其机密的情况下进行,为了便于伪装船舶和更换船员,选定的出发港是青岛,目的港是湛江。1961年1月5日22时,伪装成“奥特拉”(ODRA)轮的“和平”轮在青岛锚地更换捷克斯洛伐克船员后,载煤1100吨和黄沙500吨从青岛出发,按照捷克公司当时传统的华北航线,经台湾以东海面驶往湛江,航程2800多海里,到达湛江后,26名捷克斯洛伐克船员乘飞机返回青岛。1月23日16时,伪装成“雷比”(LABE)轮的“友谊”轮装载4211吨煤炭再由这些捷克斯洛伐克船员驾船驶往湛江。随后,“和平”轮和“友谊”轮再由早已等待在湛江的中国船员驾船驶往黄埔。

  1961年初,即将诞生的中国远洋运输公司就有了“光华”“新华”“和平”“友谊”4条远洋船舶、2.26万载重吨的运力,新中国悬挂五星红旗的远洋船队诞生了。虽然当时4条船舶的运力总和还没有现在中远海运的一条普通船舶大,但这是中国远洋运输船队发展的原点。自此,中国远洋人怀揣梦想,从这里出发,筚路蓝缕,砥砺前行。中国的远洋运输事业从此也就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用航迹创造着奇迹,用远航成就了领航。

  【作者单位:青岛船院】


首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