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船舶修理工程师、注册质量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他,还是公司技术骨干标兵、市计量先进个人、港口安全生产先进个人、港口保安先进个人、省海事局防污染专家……
讲到这或许有人会说:“真羡慕他取得了这么多荣誉。”但是了解他的人应该都知道,他取得的成绩没有一项来自于偶然,全都是他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干出来的。
接下来就请大家一起真正认识一下他——中国船燃连云港公司康云油库副主任(负责油库工作)、支部书记王向阳。
他曾是公司的物料管理员,更是冲锋在前的“排头兵”。
2004年,中国船燃连云港公司计划新建105号油罐,王向阳被任命为项目负责人。从项目申报审批到招投标,从工程建设到项目决算,他都兢兢业业、亲力亲为;为了确保各环节“零差错”,他主动学习国家法律法规,利用休息时间请教有经验的专家,严格把好安全施工关、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力度。经过一年多的紧张运作,105号罐终于顺利竣工。
2006年,王向阳负责油库的液化气球罐改造成柴油罐工程,前期工作非常顺利,就在大家以为胜利在望时,突发超强风暴潮,将库区外围海里的防护堤、围墙冲塌了400多米,没有了防护的罐区如同一座将倾之大厦,罐里的几千吨油若不慎入海,后果将不堪设想。紧急时刻,王向阳主动站到了抢险最前列,冒着风雨转移油品、加固海堤。
抢险完成后,他一边忙着紧急修复被摧毁的海堤护坡,一边还要进行球罐改造项目,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有时工作结束得太晚了,他就直接不回家,在油库凑合一晚上第二天接着干。王向阳就这样每天紧张又充实地过着,当最后一段防护堤被修好后,他喜出望外,这才意识到,原来已经过去了近3个月。到今天,中国船燃已经走过了48个春秋,正是因为有王向阳这样的脚踏实地、冲锋在前的“排头兵”们,才得以如此无惧风雨、破浪前行。
他曾是公司的计质量管理员,更是怀揣梦想的“实干家”。
2012年,笔者毕业刚来到公司时,化验室只有一名专职化验人员,外加三名“兼职”人员,检测设备陈旧、方法单一、空间逼仄。当有人提出想申报CNAS认证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毕竟当时不论是人员、设备还是检测环境,现实情况与CNAS要求的差距都实在太大了。记得当时作为计质量管理人员的王向阳问了大家一句话:“你们想不想申报成功?”大家迟疑地点了下头,他说:“好!那我们就从头开始学、开始改,咱们一起开启化验室的新篇章!放心,公司永远是我们的坚强后盾!”就这样,在他的带领下大家从CNAS“外行人”变成了谁都能“讲几句”的CNAS“准专家”;化验室更新成了检测中心,更换了部分陈旧设备、添置了必要的新仪器;以前没有的档案室、物料间、油样间也都顺理成章诞生了。终于,在2013年11月,这里正式成为中国船燃系统内第三家取得CNAS认证的检测中心。
以前卸油船到库卸油,燃油实收数与提单数往往都有3.5‰到4.0‰的误差,即每千吨油就会少3.5-4吨——积少成多,公司亏的油肯定不在少数。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每条卸油船靠泊后,王向阳都会先上船,忙着测船板量、查装船量;卸油结束后,他还会认真检测,如遇数额不符,就会立即商讨索赔或严肃处理。外来船舶都能感受到他的“较真”和“难缠”。经过一年半的持续追踪、处理,无数次的上船、检测、计算,该问题有了明显改善,外来卸油船到库实收数与提单数的误差降到了1.5‰以下。通过这件事,王向阳一年就为公司“要回”了柴油、燃料油共计200多吨。
一直以来,他都是以这种“实干家”的精神,一步一脚印,一行一进步,不断充实自我的同时,为公司的发展奉献自己最大的能量。
他现在是油库负责人、支部书记,他是安全管理的“细心人”。
王向阳2018年到油库主持工作,从此他就把油库每个点、每个人、每件事都记录在了他的小本子上。
当他发现锅炉房、污油池附近油污“垃圾”横行时,先是研究了《危险废弃物名录》等相关文件,分析透彻后,便将“垃圾”进行了细致分类处理。首先,将库存的一百多个油桶里的废油分成了三类:油泥,作为危险废弃物单独存放;污油水,倒入污油水池;能撇出的轻柴油,倒入空油桶,检测合格后,倒入锅炉油柜使用——仅此项就总共回收9桶约1.5吨柴油。然后,将污油水池里的污油水再细分,分成了污油、污水、油泥三块。污油在沉淀柜,经过导热油加温、油水分层、脱水等处理后打入锅炉燃料油柜,燃烧再利用。此项,共回收利用燃油约50吨。污水部分通过油水分离器进行处理,将污水变成合格的水排放掉。最终剩余的油泥部分作为危险废弃物,由有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理。就这样,原来大量的废弃物经过不断的分类、处理,最后只有一小部分需按危险废弃物处置,为公司节省了大笔危废处理费用。
当王向阳发现油库人员岗位固定,没给员工留“休假”余地时,就开始谋划、培训“精一岗,会两岗,学三岗”的各种“专业能手”。王向阳先是联系公司人事部门申请招聘新人,逐个找老员工谈心,了解其思想动态、家庭情况,观察每个岗位的“配置情况”。然后,他又进一步整体把控,将一名原码头工、一名新进员工交给老计量员帮、带;令计量员、化验员互换岗位,分别跟着老师傅学习;将原发油工调到了泵房学习……油库“师带徒”氛围渐渐浓烈。半年多的时间过去后,化验、计量、码头等各个岗位人员都变得不再“唯一”,任何人都有了请假的“替身”,也正是由于这一前瞻性举措,才使得今年上半年公司在一边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一边继续生产、部分海州区员工无法正常到库的紧急时刻,工作人员能够正常抽调、分派,保证了正常生产秩序。
当王向阳发现有的员工家里遇到困难时,会主动关怀、提供各种帮助;当发现有的员工有自己的“一技之长”时,想尽办法给他提供展示的舞台;当发现工作中存在不足时,发动所有人一起动脑查找习惯性违章共计144条,正在逐步消除……
这就是王向阳,从1994年到中国船燃连云港公司,一晃26年过去,持之以恒地学习着、努力着、沉淀着、奉献着,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一步一脚印,一行一进步,不断攻坚克难,以点点滴滴的成果,汇聚公司发展正能量,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为中国船燃的发展壮大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