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朱卫、单国洋报道 我国中东部地区5轮强降雨过后,长江流域全面进入主汛期。长江水位不停上涨,多处发生汛情,进而引起航道不畅、码头停工,带来箱货滞留、装卸受阻,多地生产经营秩序面临巨大压力。面对汛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中远海运集运相关单位提前部署预防,制定应急预案,凭借中远海运集运“水、陆、铁”综合运输体系和服务能力,全力以赴为客户纾围解困,坚决保证服务不断。
【苏皖地区】
面对来势汹汹的汛情,上海分部苏皖经营片区各沿江网点强化责任意识,全员上下众志成城,紧急应战,竭尽所能保障各项生产有序进行,用坚守诠释责任担当,用行动践行责任使命,汛情大考面前,始终保持服务不断。
安徽是本轮汛情受影响比较严重的地区。洪峰袭来,安庆、铜陵、合肥港陆续关闭,一时间,当地广大货主陷入困境。安徽公司借助中远海运丰富的通道产品、“水改陆”的灵活运用再次打通汛期新通道。
在安庆,码头停工后,一艘满载内贸进口货物的待泊驳船在安庆被紧急叫停。一味等待码头开港再卸船是不切实际的,泛亚航运支线运营中心指示将驳船改挂芜湖港。安徽公司立即行动起来,一边联系芜湖港码头,发送卸船计划、安排泊位,一边排查安庆和铜陵在船货物的进口客户,一家一家打电话通知改卸芜湖待转。在驳船抵达芜湖后第一时间顺利卸船,让客户顺利提箱。
在合肥,随着裕溪闸超过设计可通航最高水位,合芜支线和合宁支线均已停航,停航前已进港的合肥起运的内外贸重箱,无法安排驳船出运。安徽公司及时谋变,协助客户通过异地提箱的方式用集卡拖车改港至芜湖港起运。1050个重箱通过“水改陆”方案送至芜湖港进行疏运,既解决了客户燃眉之急,也化解了大量重箱滞港的危机。同时,他们充分发挥铁路不受天气影响的优势,利用合肥-上海城际列车,保障了当地白色家电、光伏等行业客户的出运需求。安徽某电器公司67个高箱得以在暴雨中搭上了合肥到上海洋山的火车。
安徽公司在汛情严峻的时期,各网点操作人员加班加点、争分夺秒坚守在岗位一线。公司操作部的员工通宵达旦解决调配船舶靠泊;芜湖办奋力在两天内清理滞留箱共计128箱;蚌埠办单周经手5条驳船2班铁路,操作箱量300余箱;安庆办在暴雨中奋战堆场,协调码头将重箱堆高,避免货物淹水受损。
江苏公司为应对驳船运力短缺的情况,依据轻重缓急优化配载方案,将赶船的货物优先安排出运;整合市场上公共运力,以防驳船脱班,同时加强与码头沟通协调,提高作业效率,进一步缩短船舶在港时间。公司在箱源保障上也同样不遗余力,将空箱申请主动提前了3天,为在途驳船争取时间。
镇江公司等长江沿线网点第一时间组建防汛应急工作小组,密切关注各码头水位和通航作业情况;上海区域箱管中心通过区域内互补协调,就近将相关口岸多余的空箱调到汛情较严重的地区,确保用箱需求。
【湘赣地区】
今年长江流域汛情袭来,武汉分部召开防汛工作专题会议,湖南公司也迅速成立了“防台防汛工作小组”,强化责任落实,提高防控能力,执行汛情信息日报告制度等。
7月份,湖南常德进入汛期,受强降雨影响,沅水、澧水水位全面上涨,船舶无法正常运行。受航道封航影响,湖南公司在集运总部的大力支持和各部门通力配合下,进行了前期用箱预测,储备箱源、两港联动,合理调配两港运输模式,提前报备工作情况和需求,做到了常德港仅耽误一天稻谷项目的装箱,赢得了客户好评。目前常德已基本恢复通航,公司持续关注水位情况,做好各项防汛工作,保证业务的顺利开展。
7月以来,江西省长江九江段、赣江水位快速上涨,均超警戒水位。7月11日,江西防汛Ⅱ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Ⅰ级,全省汛情全面升级,形势异常严峻。武汉分部江西公司提前部署,成立防汛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全体员工随时待命,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
7月10日上午,“险情!险情!”南昌龙头岗码头现场人员发来码头前沿水位离岸已不足50公分,水位涨势迅速的消息。为了保障客户货物安全,防止货物损毁,江西公司立即协调南昌港紧急对生产现场不能离场的重箱、冷藏箱进行翻箱作业,所有重箱全部调整到二、三层,客户对公司的应急处理表示感谢。截至目前,江西公司业务辖区内港口、铁路场站安全生产局面持续稳定。汛期期间,江西公司将继续按照上级部署,认真落实防台防汛各项要求,密切关注水情变化,坚持多举措全面做好防范工作,确保安全生产秩序不断不乱,确保人员和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