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关键时” 扼住事故的咽喉(附图片)

发布日期:2020-07-24
作者:
字号:[ ]

基层经验

抓安全生产,就是要抓主要矛盾和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要在关键时刻、关键环节,采取强有力的关键手段,扼住事故的咽喉,全力以赴减少事故发生的几率。

安全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而对于一个燃油供应企业来说,它包含的意义尤为深刻,它意味着发展,意味着稳定,更意味着效益。那在日常的工作中该如何确保安全生产、消除事故隐患呢?凡事都有规律,安全管理也不例外,所以想要确保安全生产,就要认真总结事故的经验教训,知道什么时间段容易发生危险,以及时采取相应对策提前预防,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笔者作为一名工作在油库一线的员工,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抓住“关键时”,扼住事故的咽喉。

一是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使用时

由于是全“新”,员工不熟悉不了解其特性,容易发生误操作。有时为了争时间、抢速度,会仓促上马,盲目使用,进而酿成悲剧。比如,近期,油库装了二十几年RMG380的1#罐和装LSFO的6#罐所装燃油油种进行了互换,2#罐由重油罐改为轻油罐,在原管线的基础上新增了轻油管线、阀门。转换初期,存在非常大的误开阀门、油品进错罐、溢油、串油等风险。此外,泵房1#泵停用,燃料油供应动力改为由装车台3#泵提供,供油管线大大增长,这就使得每次吹扫结束后管线内余油量增加,高低硫转换输油过程中存在很大的低硫油被管线内剩余的高硫油污染的风险。所以,在应用“五新”前,专业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要预先进行危险性评估和安全系统分析,必须对操作者和相关人员开展安全教育、经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并且在第一次使用和操作时要在现场监督,互相提醒,防止出错。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适应和熟悉,定能减少事故发生。

二是正在同一区域交叉作业时

同一生产区域、同一时间有两个以上作业同时进行,特别是一些外来施工人员对生产区域情况不熟悉、协调配合差,存在相互干扰等因素,易造成事故发生。油库装卸车平台可以装柴油、卸柴油、卸燃料油、装沥青等,两名操作工面对五六台罐车同时作业,有时会照顾不过来,就容易发生溢油、车辆碰撞等事故。所以当我们需要与外来施工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生产作业时,若有可能危及对方生产安全的,应当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和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并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再就是要尽可能一种作业先进行,然后再进行另一种作业,减少交叉作业风险。不能避免的,现场应有足够人员进行指挥协调。

三是受到了恶劣天气或特殊环境影响时

如果遇到风雪、雨雾的天气,视线不良、人的动作迟缓,工作难度就会增大,容易导致事故发生。油罐保温铝皮、油库海堤护坡都曾因台风、风暴潮的影响出现过大面破损。所以,遇到雷雨或六级以上大风等恶劣天气,我们要严格按照安全规程的要求,计量员禁止爬罐、及时通知船舶离开码头、暂停室外作业。另一方面,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疫情紧张时部分员工不能到岗,要由其他岗位人员顶岗;因疫情防控需要,各级检查相应减少,部分员工思想松懈,这些也容易导致事故发生。疫情发生后,公司、油库为保障职工安全、保证顺利生产做了大量工作。为当班人员提供医用口罩、消毒、防护用品;控制所有车辆不得进入库区;所有上班人员入库前必须进行体温监测;为每位油库员工单独配备饭盒,专人专用等等。为职工创造了良好、放心的工作环境,消除了大家的后顾之忧,保证了职工的心态平稳,为确保安全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是在夜间作业或单独作业时

夜间作业由于容易犯困,职工思想松懈,易形成盲区,另外夜间作业人容易犯困打盹,疏于巡视检查,易发生安全事故。离开集体单独执行作业任务时,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职工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容易发生习惯性违章。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值班和现场带班制度,夜班时间,要加大巡检力度,突出重点部位、重点环节、重点岗位,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要对职工加强安全教育,克服夜班时间的麻痹松懈思想,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按章操作。要让员工休息好,保持旺盛精力进行夜间作业和值班。同时,尽可能将危险作业安排在白天进行。但是油库班时制改革后,实行上班24小时休息48小时班次,肯定会遇到夜间作业的情况。如果夜间码头两条线作业,班长就要考虑适当调整,给码头加派人手,防止出现意外。派职工单独执行作业任务时,一定要在交待任务的同时,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和危险点分析,并指定责任心比较强的人当监护人。

五是抓住作业刚开始或要结束时

作业刚开始时,人没有进入状态,设备没有调整好,很容易发生事故。作业要结束时,职工的体力和精力消耗很大,精力不集中,对事故的警惕性就会有所下降,易导致习惯性违章行为。所以油库作业要讲究两头慢、中间快,即开始慢、要结束时慢,多注意流量、速度、压力、温度、容积变化,班长和安全员在这时应勤提醒、多督促,使作业人员保持足够的警惕性,防止操作失误。

(作者单位系中国船舶燃料连云港公司)


首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