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南方+”的又一次点赞(附编者按、图片)

发布日期:2020-07-31
作者:
字号:[ ]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陈海燕、卢志科实习生陈子彦

【编者按】7月25日,广东本地权威媒体“南方+”微信公众号以《从我们村里到你们家里,电商扶贫让脱贫走上“快车道”》为题发表文章,报道了中远海运特运定点帮扶广东省贫困村——阳江市阳东区北惯镇彭村的突出事迹。据悉,这是南方杂志社为全面展现广东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而组织的“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大型策划《最美第一书记》系列专题中的一篇,中远海运特运因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在中直驻粤单位中被选为第一家进行宣传报道。

文中写道:“2016年,彭村被定为广东省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相对贫困村,由中远海运特运定点帮扶。4年间,莫非梁和其他驻村干部一起,通过思想扶贫、技能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以及产业扶贫等一系列扶贫工程,使彭村面貌焕然一新。截至2019年底,彭村建档立卡贫困户91户217人已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彭村达到贫困村出列标准。在中远海运特运的支持下,村里还投资建设了村级光伏电站,为贫困户安装家庭光伏,户均增收2000元/年。2019年,彭村人均年收入已上升至19919.76元。”

这是“南方+”第二次报道中远海运特运扶贫工作。2019年11月12日,“南方+”曾以《省定贫困村彭村“通电”,“双11”线上日销大米近万斤》为题发表文章,对中远海运特运全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消费扶贫”,公司驻村工作队悉心打造成规模的特色农产品产业和以“电商+”带动消费扶贫的产业发展模式进行了报道。

“4000颗鸡蛋、200罐蜂蜜……”7月16日一大早,在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北惯镇彭村“小彭家作”线下门店,莫非梁正和工作人员认真地核对当天第一单要发往外地的快递件,这是一个广州的客户通过电商平台订购的特色农产品。

“小彭家作”是莫非梁所驻彭村自主摸索出来的扶贫电商平台,“这个电商渠道今年1月上线以来,短短几个月,已实现农产品销售额40多万元。”莫非梁高兴地说。

“现在,彭村和全村91户217名贫困人口已达到双退出标准,但驻村的时间紧迫,巩固脱贫成效、发展特色产业、建立脱贫致富长效机制的任务还得继续……”自2019年3月来到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第一天,莫非梁就把自己当做是彭村人,坚持走家串户、深入田间地头,摸实情、问诉求、找问题,寻良方。

如今,彭村这个省定贫困村正焕发着新活力,从“软弱涣散村”到阳江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省级文明村”……

电商扶贫聚资源

彭村全村4600多人,占地面积14平方公里,共有32个自然村,贫困人口200余人,村集体经济薄弱。多年来,彭村农户还是沿续着传统的农业模式,农产品采用无公害种植方式,品质上佳但销路较窄、价格上不去,农民赚不到钱,导致种养的积极性不高,土地丢荒多。

莫非梁发现症结后,开始思考如何为彭村优质农产品提供上行通道。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他带领村中年轻干部和青年党员大胆开拓创新,积极探索“电商+”带动消费扶贫的产业发展模式,推出“小彭家作”扶贫产品品牌,该自主打造的扶贫电商平台上,上架了彭村米、土鸡蛋、花生油等9种本地绿色农产品,并与全村41户有劳动力的贫困户签订收购代售框架协议。

小彭家作配送链

一部手机就是一个市场,一场电商扶贫新尝试带来致富希望。莫非梁他们抓住农村电商发展的新机遇,以彭村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产业优势为支撑,将彭村的优质农业产品卖出大山,送往了全国各地,有效带动了彭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

“您又有新的订单!”彭村扶贫电商后台系统提示音又响起来了。彭村通过以销促产的方式,激活农业资源,实现产销对接,构建产业扶贫新模式,助力农户脱贫致富。

电商扶贫大大拓宽了彭村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让彭村农产品走得更远,带动了贫困户、农户增收和种养的热情。现在贫困户、农户,甚至包括周边的农产品基地、农业合作社等纷纷主动上门了解农产品与电商平台产销合作的细节,增强贫困村的“自我造血”功能,并辐射促进当地的农业产业进一步发展。

党建引领促发展

定点帮扶以前,彭村党支部曾被评定为“软弱涣散”党支部,经过几年的扶贫工作,村里的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想要真正地脱贫致富,没有群众思想上的内生动力,很难有根本性的改变。

“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莫非梁进村后,首先聚焦党建引领,落实基层党组织“头雁”工程,坚持融入中心抓实村党建工作,认真指导彭村党支部从村情民情出发,认真开展党课学习教育、主题教育,严格规范并落实“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党务村务公开等制度;依托乡村振兴讲习所加强培训教育,先后发展7名优秀青年骨干入党;建立智慧乡村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畅通村情民意反映渠道,发挥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组织党员亮身份、做表率,结对帮扶1-2户贫困户和联系5-10位村民群众,不断提升村党组织领导村民发展建设新农村的能力和水平,将党支部打造成为团结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堡垒。

2016年,彭村被定为广东省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相对贫困村,由中远海运特运定点帮扶。4年间,莫非梁和其他驻村干部一起,通过思想扶贫、技能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以及产业扶贫等一系列扶贫工程,使彭村面貌焕然一新。截至2019年底,彭村建档立卡贫困户91户217人已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彭村达到贫困村出列标准。在中远海运特运的支持下,村里还投资建设了村级光伏电站,为贫困户安装家庭光伏,户均增收2000元/年。2019年,彭村人均年收入已上升至19919.76元。

基建惠民暖人心

“路通桥通,财路亨通”,莫非梁初到彭村,村道路设施需改善,水利灌溉工程年久失修、安全饮用水工程亟待解决……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莫非梁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想方设法争取支持,投资建设彭村基础设施,补齐短板:拓宽美化彭村大道,完成巷道硬底化、污水管道铺设、污水处理池等;在原先村道安装太阳能路灯180余盏的基础上加装120余盏,实现亮化全彭村工程;投资重建和乐桥危桥,解决村民出行难题;落实贫困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实现户户通自来水。

彭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推进脱贫攻坚的同时,他还注重乡村文明、乡村文化建设,把其作为脱贫攻坚的一个有力抓手,2019年,中远海运特运捐赠的“彭村农家书屋”“彭村文化室”建成启用,给村民陶冶情操、提升素质提供便利;成功举办了彭村春节文艺晚会、“喜贺中秋,快乐游园”活动,丰富村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增强了彭村的凝聚力,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意愿和动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美丽新农村凝聚了正能量。

“扶贫工作是持续的。”莫非梁说,“我希望离开后,能够给彭村留下一支懂管理懂民心的团队。”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再到“活血式”扶贫,彭村扶贫干部以党建引领,不断盘活现有的农业资源,专业化发展、品牌化运营,实现了从“淤血”到“活血”的转变,为彭村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内生动力。

(原文刊载于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开启“小彭家作”电商扶贫新模式

  实施村道硬底化和安装太阳能路灯


首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