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艳阳如火,远翠湖轮平稳地航行在印度洋上,我也迎来了上船实习后的第一个星期天。早晨5点钟我就起床,因为昨天晚上政委告诉我,远翠湖轮的每个星期日都要组织包饺子,需要提前将用作饺子馅的韭菜择好。
等我到厨房时,却看到政委和大厨已经在厨房忙活开了,几大捆韭菜正放在大盆里。见我进来,政委顺手递给我一个小凳子,一个放挑拣韭菜用的大铝盆。
择韭菜很简单,说白了就是将韭菜的枯烂叶子掐掉,但毕竟需要一根根地择拣,所以很费时间。韭菜择好后再码放整齐,洗净剁碎就可以用作饺子馅了。
船上有27名船员,吃饺子对大厨来说是一项大工程。整个上午都和我们一起忙活,在我们择掐韭菜时,他还要忙着和面、剁肉馅。饺子是否好吃,除食材外,关键是饺子馅的调味,盐、味精、蚝油、十三香、酱油等调料的比例搭配得好,饺子馅的味道调出来才香,所以,一顿香喷喷的饺子也体现了大厨料理水平。
在大家都忙碌着时,我问政委:“既然包饺子很费事,又耽误大家休息,采购伙食时直接上些速冻的水饺多好。”政委听了我的话,皱了皱眉头,意味深长地对我说:“你上船时间短,船上的有些事你还没搞明白。我们包饺子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吃饺子——包饺子是船上的一项传统,通过集体包饺子来增强船员以船为家的意识,同时也增进船员之间的兄弟情。”
政委接着跟我讲述了包饺子对体现船舶“家文化”的重要意义。一艘船上的船员、各部门以及船舶领导之间相互配合是否默契,从包饺子这项活动中也能看出一些端倪。如果船上每周组织包饺子,说明这条船的“家”氛围浓厚。
有的船上组织包饺子时,各部门都强调自己的业务工作没完成,不愿参加,第一次或许甲板部来的人少了,第二次或许轮机部也少来几个人,但包几次饺子后,往往大家就都积极主动来参与了。所以,别看简单吃一顿饺子,这里边体现的是船员以船为家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同舟共济的航海精神。政委的一番话让我为自己的浅薄感到惭愧,也让我对航海生活有了更深的认识。
包饺子是在下午4时30分进行,大厨已经提前在A-DECK层过道的通知栏写了通知。包饺子人员分成两组,一组擀饺子皮,一组包饺子。因为我是南方人,不会包饺子,但是擀饺子皮的功夫还行,所以我和大副、大管轮还有三副、二水5个人负责擀皮。大厨负责揉面团,大台负责将大厨揉好的面团再搓成长条状,然后用刀切成均匀的小段,压成小面饼后交由我们5人擀成饺子皮。这些工作都是在厨房的食材操作板上进行,大家各负其责,一气呵成。擀好的饺子皮放在盘中,由机工负责送到餐厅,另一组兄弟们在餐厅包饺子。
因为上午听了政委对包饺子包含的深意解读,趁大家忙碌的间隙,我特意来到餐厅看了看。只见餐厅里面比厨房更热闹,船长政委正带领甲板部、轮机部的人员一边热火朝天地包饺子,一边开心地“唠嗑”。尤其让我感到惊讶的是,这些平时总是一身油污的粗犷汉子们,今天都穿着休闲服,格外整洁干净。摊开饺子皮、放馅料、双手压合饺子皮的边沿,一个个元宝般的饺子便在他们手中诞生了,这一双双拿惯了大锤、扳手、缆绳的粗糙大手,包出来的饺子却如此的细致好看,尤其是饺子的边沿粘合处,褶子均匀,两端尖尖的、翘翘的,不得不叹服我们船员的手工活也能如绣花般细腻。
煮饺子是大厨的活儿。趁大厨煮饺子的时候,大家顺便将厨房和餐厅收拾干净,摆好碗筷,大台也将早已准备好的酱油和醋、大蒜和辣椒油等吃饺子的佐料在每张桌子上摆好。
“饺子来喽!”随着水头的一声吆喝,一盆盆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了桌。虽然,我不像北方人爱吃饺子,可是今天的饺子吃起来却特别的香。
是啊,在陆地上一家人吃一顿饺子再平常不过,可是对这些常年漂泊在外的海员来说,包一顿饺子就是“四海为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依托,这薄薄饺子皮里包裹着的是浓浓家乡的味道!
(作者系远翠湖轮实习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