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后,我们的帮扶还会继续!(附编者按、图片)

发布日期:2020-10-16
作者:
字号:[ ]

通讯

编者按: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战役中,天津中远海运党委高度重视,3年里先后向武清区陈咀镇庞庄村投入帮扶资金300万元,派出以扶贫干部唐旭东为代表的扶贫工作组全力参与此项工作,在与当地政府、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立足庞庄村特点和基础,通过整治人居环境、发展农业产业、提升基础设施、振兴乡村教育等方式,让曾经的“大破村”悄然蜕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如今,他们正全力打造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探索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的新路子。在我国第7个“扶贫日”到来之际,我们一起去看看这座如今更忙碌、更热闹的美丽村庄。

“哎呀,开过头了!”当采访车径直驶过了陈咀镇上的庞庄村时,司机李师傅才意识到车开过头了,“刚才那条平坦的道儿就是往庞庄村去的入口,有段时间没来了,竟没认出来。”李师傅边娴熟地调头,边稍带讶异地嘀咕着。

这里居然就是三年前还被叫作“大破村”的庞庄村,眼前的进村主路平坦、干净又宽敞,实在难以和“破”字联想在一起。

得益于天津市、武清区和中远海运集团的驻村结对帮扶政策,自2017年中远海运(天津)有限公司派驻党员干部唐旭东任庞庄村第一书记至今,在三年时间里,中远海运的驻村帮扶组与当地村“两委”、村民一起同心协力振兴乡村,较好地实现了从基础薄弱村到天津市级文明村的华丽转变。

家家户户门口有只垃圾箱

9月末的武清秋高气爽,秋日的阳光虽夹杂着凉风,但照在身上时间一久还是觉得微微发汗。扶贫干部唐旭东无论春夏与秋冬,每天都要这么在村里走一走、看一看。

走在庞庄村整洁的乡村小道上,心情格外平静,每家每户门口都有一两只统一定制的深蓝色垃圾箱,上面印有“建设美丽乡村、讲究环境卫生”的白色字样。这就是村民李尚波口中的“家门口的大垃圾桶”。

从出生就在庞庄村的李尚波今年60多岁了,在他眼里,60多年来庞庄村就属这3年的变化最大——首当其冲的是居住环境的变化。

“我们村原来到处是垃圾水坑,下雨天低洼泥坑更是脏乱,以前一说到去庞庄村,邻村的人都说那里路难开,没法去。但这3年,唐书记带着我们用崭新的砖填平了泥坑、垃圾坑,道路变得平坦整洁。”李尚波一连串地向记者道来,然后乐呵呵地说,“我们这儿现在是越下雨越干净,都是新砖呐!”

村容村貌的变化是庞庄村3年扶贫的主要成果之一,2019年半年时间里,十八支水系清淤让这里的水变清了、鱼也多起来了;环境卫生大整治,治理坑塘、清运垃圾,疏通环村沟长达3500米,使村里的卫生环境有了质的飞越。

全域清洁的目标达成后,帮扶组没有停止帮扶步伐,为了保障环境卫生治理常态化,庞庄村推行网格化管理,帮扶组出资11.6万元为全村每户定制垃圾桶1500个、专业保洁电动车10辆,组织成立保洁队伍,硬件软件全备齐。此外,2020年,帮扶组出资和庞庄村共同开展人居环境百日会战,拆除违章建筑、临街旱厕,整治乱堆乱放点等,支持庞庄村人居环境再提升。

早有耳闻的庞庄远洋放心菜

“你们没有尝过我们庞庄村的玉米吧?庞庄村的农产品是我们联系天津农科院、武清区农委等机构为农户提供种植技术后培育出来的,味道不一般喔!”唐旭东略显得意地说道。

其实,在来庞庄村的路上,司机李师傅就念叨着村里的蔬菜瓜果。原来,天津中远海运的职工可以便捷地购买村里的农产品,凡是品尝过庞庄村玉米、红薯的人都赞不绝口,而且这还是不打药的放心菜。

村里的环境改善以后,如何让庞庄村可持续地健康发展成为了下一步的重要课题,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被认定为是一条可行之路。在帮扶组和村“两委”的共同决策下,他们鼓励农户在大力发展鲜食玉米种植的基础上,投身于陈咀镇的“一镇一业”项目,包括奶牛托管项目和远洋放心菜种植基地,这两项预计2020年可实现20万元经营性收入,较好地完成了天津市对帮扶工作的要求,兑现了对庞庄村村民的帮扶承诺。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庞庄村的放心农产品已可以通过微信群自发订购,进入天津远洋酒店和天津中远海运职工的餐桌,帮扶组为农产品与客户直接对接当好桥梁,为村民可持续增收提供了更多可能。同时,为了帮助农产品更好地销售,中远海运集团系统内多单位员工积极参与,为远洋放心菜设计LOGO、外包装,助推农产品销售。一年的生产、推广和销售工作为庞庄村带来了年产值40万元的好成绩。

唐旭东介绍,目前帮扶组仍然在积极研究保障放心菜销售推广长效化机制,例如设计推出消费会员制等,以吸引更多消费群体。

一个电工副村长的切身体会

在庞庄村,随便找个村民问“平时休闲时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哪里?”得到的回答一定是——幸福大院!

幸福大院门口的大操场从早到晚都人气旺,白天有老人、孩子们在这儿运动打球,还没有疫情的时候,晚上太阳下山时,好几百号人聚在这儿跳舞,逢年过节更是热闹无比,踩高跷、扭秧歌、戏曲表演等传统民俗活动都在这儿举办……幸福大院里,村委村支书办公室、图书室、党员大会会议室一应俱全,大门口还有一块闪闪发亮的“四星村”招牌。

顺着台球杆击球的声音走进去,那是个五六十平米的活动室,里面摆着3年来村子“大变样”的照片,两张台球桌旁有六七个村民在切磋球技,冯子新就是其中一位。

冯子新在村里干了20多年,3年前被推选为副村长,之前,他是一名电工。因而,聊起这3年间村子里的变化,冯子新对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的全面升级赞不绝口。

“原先,村里每天一到用电高峰时段,家里的灯管就开始闪,电压不足,夏天压根别想使用电扇,更别提空调了。”据了解,改造前,这个3700人、1200户的村庄里仅有5个变压器,帮扶组来了以后,协同村“两委”一起实施低压电网改造,4个多月的时间里一举为村里增加至15个变压器,“现在,村民们完全没有用电烦恼啦,微波炉、空调、电视都可以放心用。”

基础设施的提升改造从2年前开始,先后完成了煤改气、污水管网、自来水管网、低压电网、美丽乡村建设、进村道路建设、党群服务中心(幸福大院)共7项基础设施建设,彻底解决了农村上下水、取暖、做饭、用电、交通等难题,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提升。

“这个幸福大院,原来是个废弃很久的学校,现在是村民们闲来最爱来的地方。我们的生活条件和环境大有改善,村民们的心气儿也顺了,党群服务中心最多的就是笑声、唠嗑声。”冯子新笑着说。

教育从关爱孩子的“小黄车”开始

正午的幸福大院大操场人声鼎沸,男孩子们午休时成群结队来这里奔跑追逐、打篮球,女孩子们也扎堆在一旁谈天说地。临近下午2点,一辆看着眼熟的橙黄色苏州金龙驶向幸福大院门口,停靠在操场边——定睛一看,这是一辆按照专用校车国家标准设计和制造的学生专用校车。两分钟后,又稳稳地驶来另一辆停靠在侧。

司机下车小憩,在聊到在庞庄村接送孩子的时候,吴师傅语气肯定地说:“校车每天统一接送孩子是件再好不过的事,我已经开了快2年了,每天中午在这儿接孩子们。孩子省心,家长更是放心。村里考虑得周全!”

庞庄村的帮扶组对孩子的关爱从点滴开始,上学路上有统一配备的“小黄车”接送,校园入园有一套完备的管理流程制度,以此确保孩子安全;得益于中远海运“筑梦启航志在远方”爱心支教活动,为庞肖中心小学更新了电脑、电脑桌41套,集团内兄弟单位、中远海运慈善基金会分别出资捐赠电教设备、图书、文具等等,以确保孩子们能使用这些必需的学习用品。

“中远海运对我们的帮助非常大,帮扶组来了以后,唐书记非常重视教育,现在我们硬件上什么都不缺了,甚至还有无人机呢。”庞肖中心小学校长朱金红感激地说道,“上回中远海运的各级团委书记来我们这儿和孩子们互动,大家感触很深。现在,我们的孩子只要一提到中远海运,心里都感到自豪。”

唐旭东书记在一旁补充道:“硬件上基本都配齐了,现在我们需要更多师资方面的培训,也在策划着带孩子走出村子,到外面看看。”

唐旭东始终认为,脱贫是相对的。

在教育方面,帮扶无止境,比起城市里的孩子,农村的学校就算在硬件上脱贫,软件上仍旧有很多路要走;在人居环境治理和基础建设改造方面,帮扶还会越做越细,再改善、再提升;在发展村集体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帮扶措施还可以越施越精准,让庞庄村从“输血”转化为有机的“造血”体质;在强健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完善基层治理方面,帮扶还当越抓越实,从能力培养、作风建设方面扎实提升班子建设,从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入手层层抓制度的执行力……

三年的时间,庞庄村经历的是悄然变化,帮扶组的工作细致入微,润物无声,细水长流;

三年的实践,庞庄村经历的是猛然蜕变,帮扶组与村民们的同心协力换来了村子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的获得感和自豪感是真实的。

离开庞庄村行驶在那条平坦又宽敞的主路上,两旁树龄两三年的小树在秋风里恣意,我们离开了曾经的贫困村,正悄然驶向满怀希望的下个三年。

扶贫一直在路上。脱贫后,我们的帮扶还会持续下去!

  午休时间,孩子们在幸福大院门口的大操场上运动 李琳摄


首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