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们工会职工代表巡视组带上我们的心声,希望公司给油库更多的业务,我们不怕活太多,就怕没活干!”6月29日,上海中燃何家湾油库座谈会上,油库职工异口同声地说道。与以往满腹牢骚、满口提着要加待遇相比,今年油库职工高昂的工作热情成为上海中燃职工代表高温巡视活动的最大亮点。
是什么让何家湾油库职工的思想发生巨变,让这个拥有61年发展历史的老旧油库脱胎换骨,走上破茧为蝶的变革之路?
组织保障,改革增添新活力
改革依靠支部,支部依靠党员,党员带动群众,是何家湾油库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的重要密码。
“像我们这种老职工,不是不爱干活,一干就有人嘲讽你,你要争当先进啊?”散装工班老工人胡虹感慨地说道。改革初期,油库党支部意识到“党员干部是何家湾油库改革的重要依靠力量”,改革必须从提升组织生活质量、加强党员思想教育入手,随后将原先“3+X”的主题党日模式扩展为“4+X”,再到“5+X”模式,增加了“奏唱国歌”的环节和“党员责任区”管理模式,不断增强党员的神圣感和使命感,唤醒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党员队伍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创新创效,"党建+"发挥新优势
何家湾油库作为1959年建立的老库,管理机制、薪酬分配模式、员工思想在以往都带着计划经济时期的烙印,甚至仍没有完全摆脱“大锅饭”的标签,凡此种种皆不利于油库的发展,为此,变革势在必行。
何家湾油库支部将党建工作与油库生产经营有机融合起来,建立“党建+”工作模式,充分彰显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实行深改新模式,建立D-KPI价值积分考核体系,体现多劳多得的业绩考核原则。推行“8S管理法”管理模式,实现油库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开展“五小”创造活动,鼓励职工攻关创新,一系列改革举措取得实效。
“刚开始听说KPI时不太明白,以为是要扣奖金了,现在明白原来就是多劳多得,多好的事情呀!”码头工班的王福建感慨地说道。自从实行深改新模式后,油库职工对待工作的态度也彻底从“不愿干”转变为“抢活干”,“8S”建设让老油库脱胎换骨,焕发新颜,使这个曾经被客户称为“老大难”的油库变成了信得过的“放心库”。
凝心聚力,降本压费取得新成效
依靠群众办企业,是何家湾油库党支部一直坚持的方针。自实施综合改革以来,职工队伍稳定,士气高昂,“库荣我荣”“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是当前何家湾油库广大职工的思想共识。
在何家湾油库还流传着依靠群众凝心聚力、降本压费、提质增效的一首首赞歌:油库内路修好了,是由党员带领职工一起干成的,节约外包成本8.75万元;入党积极分子严峻主动请缨,与电工谢永安将库区上空的架空电缆改为埋地敷设,节约外包费用12万元;班长张海永和王立秀一起除锈防腐上漆3897平方米,油库锈迹斑斑管路整洁如新,共节约外包费用40多万元;党员、油库副主任张强与入党积极分子忻尚健一起自制油样瓶倾倒装置,回收油样16吨,节约危废处置成本约15万元;油库党支部书记洪诗定自行设计液袋残油放空装置,仅半年时间就处置液袋135个,收集残油13.5吨,降低危废处置成本12万元……
“何家湾真不像是个老库,在我眼里它就是个新库,管理现代,职工优秀。”短短4年,通过推动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油库职工实现了从过去对工作“推”到现在对工作“抢”的蝶变,油库拉开了从粗放到精益,从经验依赖到现代管理变革的序幕,在改革创新之路上奋勇向前,向打造品牌油库的目标稳步迈进。
鲍政欣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