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战士防疫先锋(附图片)

发布日期:2020-10-23
作者:
字号:[ ]

  身边的战疫者

  他们是医务人员,他们是抗疫先锋,他们也是一群不忘初心始终坚守在医疗战线发光发热的普通人!

  回首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刚开始蔓延的那段时光,上海中远海运卫生所的医务人员们就像经历了一场战斗,硝烟散去,疲惫却自豪,惊险却欣慰。

  

  2020年春节临近,本应是国人阖家团圆的欢庆日子,却出现了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消息,起初就像普通的社会新闻一样,大多数人都认为很快就会过去,并未引起足够重视。时间一天天过去,春节前夕,凭着医务人员特殊的警觉性以及2003年抗击非典的丰富经验,卫生所的医务人员认为“危险”正在靠近。在卫生所领导的带领下,医务人员们第一时间自发紧急联系供应商,设法采购口罩、手套、酒精等防护物资,得到的回复却都是物资储备有限,目前已成为紧俏商品,且集中供应二、三级医院。

  此后,疫情发展比想象中快得太多,空气中弥漫着恐慌,抢购口罩成为风潮。时间就是生命,必须在第一时间采购口罩、酒精等防护用品!虽然卫生所医务人员们比任何人都更明白疫情的严峻性和传染的危险性,但他们仍然在危急时刻辗转于供应商、医院、药房等。工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春节到来前采购到部分口罩,并及时发放到集团和上海中远海运部分职工手中。

  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从集团到基层都高度重视,迅速成立防控小组和应急分队,严阵以待,卫生所和医护人员作为医疗单位、专业人士更是义不容辞,毫不犹豫地站在防控防疫最前沿。在集团和上海中远海运的领导下,卫生所全员认真落实防疫应急管理措施,积极参与防控防疫专项工作组,重点做好上海中远海运机关及所属单位工作场所消毒指导,并开通了24小时咨询热线,协调解决防控防疫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春节期间,在卫生所两名党员同志的带领下,医务人员多方联系,主动寻找,展开了更大范围的防疫物资搜集采购工作。医务人员们打遍了供应商、药房的电话,来回奔波在大街小巷,庆幸的是,经过全员努力,终于在物资最为紧缺匮乏的时刻为公司采购到7000多个口罩、200瓶75%浓度酒精、100瓶酒精棉球和21台红外线测温仪等,有效缓解了集团、上海中远海运部分岗位急需防护物资的燃眉之急。

  二月的上海依然寒风刺骨,甚至有好几天雪花飞舞。连续两个小时,驻守在车库前、寒风中的医务人员只能靠跺脚呵气来缓解寒意,他们要应对突发情况,熟悉电子体温计在极端天气中的应用,分析异常体温到底是实际体温还是环境所致,他们站在防控工作最前沿,用专业医学知识应对发生的一切。当车内的员工摇下车窗,测温后的一声“谢谢,你们辛苦了!”让医务人员们倍感温暖和欣慰。而此时,他们举着体温计的手臂早已被冻麻。

  如果说室外的医生们沐风浴雨是辛苦的,那么坚守在集团大楼入口的护士们在最初几天是头痛的。上班高峰,总部大楼员工们接踵而至的时刻也是她们最为紧张的时刻,由于天气寒冷,从室外进入室内的人员额温普遍较低,任凭如何焦急也测不出真实体温,随着人员的增多,她们的压力也不断增大。如何解决?在完成第一天测温工作后,护士们与集团分管领导、卫生所领导一起分析原因,寻求办法。除了考虑增加电子体温计和测温点外,她们还决定选择测腕温、臂温等方式增加测温的真实性,同时告知员工进入大厅前以帽子围巾等遮挡额头,保持正常体温。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测温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卫生所从成立到发展虽时间不长,但在紧要关头,全体医务人员始终把员工的安全健康放在首位。从大年初三起,两名白衣党员就率先到位,共同研究部署总部大楼防疫工作,之后所有医务人员早上7点准时到岗,参与测温及医疗突发情况处理工作,截至目前,他们与集团总部大楼员工已并肩度过了8个多月的时光,随时对测温方法及体温计应用等进行指导。卫生所中有两名年轻护士,家有幼儿,远住宝山,天未亮就出发,半年多来从未迟到,这是一种怎样的工作热情和敬业精神?又是以一种怎样的无私无畏状态投入到这场战斗中的?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医务人员必须从专业角度对疫情防控的形势、任务和知识进行宣传普及。上海中远海运卫生所在大年初三就成立防疫宣传工作组,设立疫情专栏,搜集材料,关注疫情动态,撰稿、选稿、编辑、排版,利用卫生所微信公众号展开积极有效的疫情防控宣传,让所有关注者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疫情,掌握动态,查阅应对疫情的相关知识。

  当前,国内疫情得到有效缓解,但不等于战斗结束,疫情防控依旧任重而道远。卫生所全体医务人员不会懈怠,他们制定严格的操作流程、完善的登记制度、定时的消毒措施……经历过甲肝、非典、禽流感,一步步走来,战斗在前沿已成为一种习惯,他们将继续坚守阵地,为员工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首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