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
10月20日,伴随着海轮的启航汽笛声,南通中远重工为Konecranes(科尼公司)制作的第三批9台RTG顺利完成装船,向着目的港启程,至此,RTG项目18台设备全部圆满完成。
科尼公司是世界知名的起重机制造商和维修服务提供商,总部位于芬兰,业务遍布50多个国家,产品主要包括港口集装箱岸桥(STS)、轮胎门式起重机(RTG)、集装箱轨道吊(ARMG)等。涉足造船用起重机领域的南通中远重工早在2014年就与科尼公司有了接触,此后长期保持联系,并建立了良好关系。
这是南通中远重工首次与科尼公司合作,也是公司首次制造RTG。这批订单从洽谈、制造到交付,都挑战重重,南通中远重工卯足了劲,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2019年5月,在获悉科尼公司有18台RTG的制造需求后,南通中远重工积极跟进并作出报价。但是科尼在中国有多家合作的供应商,且均有RTG制造经验,作为没有RTG制造经验的厂家,南通中远重工要在诸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难度可想而知。
南通中远重工于“危”中寻“机”,凭借中远海运集团强大的资源优势,自身在起重机领域的业绩资质,过硬的质量与良好的口碑,并且有着深度合作共同开发市场以及与芬兰客户多年的合作成果等,经过努力洽谈,终于成功拿下18台RTG生产订单。
据了解,该RTG项目单台整机约140吨,长约30米,宽约13米,高约25米,核定起吊能力为41吨,最多可将集装箱叠放至6层。
拿下订单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还有很多技术难关等着南通中远重工去一一攻克。
由于是首次制造,南通中远重工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的项目组,涵盖经营、技术、质量、采购、生产等多部门人员。各部门通力合作,经营人员及时处理客户关心的商务条款,项目人员及时与客户沟通生产计划并协调各方资源,技术人员制定详细的技术方案及施工要领,采购人员按计划落实各类物资的采购,生产人员确保生产进度及产品质量。
随着项目的推进,科尼公司驻厂人员对南通中远重工的生产管理、质量控制和生产进度等各方面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并逐渐与南通中远重工各部门人员达成了默契及相互的信任。
就在项目顺利推进时,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项目供应商和外协单位人员一时间无法及时来到生产现场,整个项目的生产组织和进度计划被打乱。
项目组多次召开电话会议,及时商讨对策,第一时间与客户沟通,并确定新的交货期。复工后,公司坚持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两手抓,召开经营对策会研究应对,组织机加工职场等自有人员全力参与到项目中,及时补位,克服首制困难抢时间、赶进度、保节点。
通过各部门的努力,公司先后于4月和6月成功发运了两批共9台RTG结构件。南通中远重工有力的疫情防控和高效的复工复产,进一步增强了科尼公司的信心,在此基础上,经营部门主动与科尼公司探讨后续9台设备调整为整机安装调试交付的方案,科尼公司认为南通中远重工完全具备此能力,同意调整交付方式。
整机交付RTG,对于项目组来说又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为此,项目组就整个安装过程组织开展了多番详细深入的研讨,确定了安装方案以及相关资源的配备,并结合公司现有生产资源情况进行整合,确保生产成本控制最优,安全风险受控,项目整体成本在预算以内。
9台RTG的安装合拢正值盛夏酷暑,而且由于是首次自主安装,工期紧、要求高,对各部门人员都是挑战。在两个月的连续施工中,吊装、合拢、安装、接线、试验和调试等各项工作纷繁复杂,为了保交付、拼效益,很多人一天假期未休,有的员工被晒出了古铜色的肌肤。
正是在这种团结协作和艰苦奋斗下,9台RTG按计划顺利完成所有安装调试工作,迎来最后的关键节点——装船发运。
RTG的装船方式为整机滚装,即通过其自身的动力“走”上船。由于公司码头上还有其他产品待发运,作业空间十分有限。
项目组牵头与客户、船运公司及公司工务、安监等相关部门进行研讨,共同制订了装船方案,并根据海事等部门有关要求组织召开船舶靠泊评审会确定靠泊方案,落实疫情防控保障工作。
10月16日,运输船按照既定方案靠泊到位,当晚第一台RTG就成功缓缓行走到船舶甲板指定位置。最终,经过两天半的连续作业,9台RTG全部顺利滚装上船。
南通中远重工RTG项目的顺利完成,为与科尼公司的首次合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也为双方后续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南通中远重工正致力“从结构制造向装备制造转变”,努力承揽高质量订单,寻求长线支柱产品,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编者注:RTG是RubberTyreGantry的缩写,是一种用于港口堆场转运集装箱并通过轮胎行走的起重机,中文名称为轮胎门式起重机,也称轮胎吊。)
(供图:范友谊、朱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