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有颗火热滚烫的心(附图片)

发布日期:2020-10-30
作者:
字号:[ ]

他们在舞台后忙碌地奔波,只为了台上一场完美的演出。在远大湖轮上,每天都有平凡的事发生。有这么一群人,每天在轰鸣闷热的机舱里忙碌着,只为了确保船舶安全航行。这就是由12个兄弟组成的轮机部,一个终日与机器为伍,把“苦、累、脏”视若无睹的小集体。正是有了他们的默默付出,正是这12个兄弟怀着一颗为世界一流能源企业服务的滚烫的心,才有了远大湖轮一次次准点、安全的大洋航行。

又吵又热,这是普通人对机舱的第一印象。机舱里布满各种正在运行的设备,提供着船舶前行作业的动力,是船舶的心脏所在。

大大小小的机器高速运转发出的声音,已经远远超出耳膜的承受能力。发电机空气增压器,每分钟几万转的转速发出高分贝的刺耳“叽叽”声;而主机发出的声音又是低沉的轰鸣声。每一次机舱巡逻,对值班人员都是个不小的折磨。但这些声音在轮机人的耳朵里,又是一番别样的交响曲,因为他们能从这些复杂的声音中,辨别出机器是否出了故障,然后再综合其他情况做出适当处理。

高温,是轮机人要面对的另一问题。摄氏300多度的油温跟摄氏400多度的排气温度透过管路,使机舱的环境温度超过了摄氏50度,厚厚的连体工作服一遍遍被汗水浸湿。

即使回到集控室,厚重的隔音门将噪音与热浪拒之门外后,这里各式各样的监视器、仪表盘等,大大小小的表盘跟五颜六色的报警灯也让人眼花缭乱。每一次指针不正常的跳动,都有可能是故障来临的征兆。因此值班人员也需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认真地观察,详细地记录。

远大湖轮今年7月14日开始在大连中远海运重工船厂修船。7月22日,大连的突发疫情使厂修工作不得不暂停下来。为了确保修船总体任务优质高效按期完成,船舶党支部鼓励全船一如既往抓保养,加倍努力赶抢修。在此特殊情况下,各部门积极筹划,分工协作,采取以老带新、强强联合等方式,大力开展“防疫情、忙自修、抢修期、赶进度”活动。

轮机部加班加点,不辞辛劳,在轮机长郝忠的带领下,完成了60余项自修,提前完成精修项目,并在此基础上扩大自修项目16项。如污水柜改造、主机十字头轴承及主轴瓦轴承保养、建造冷却器反冲洗系统、已镀锌管道特殊涂层补刷等等,无不饱含着轮机部兄弟的汗水和智慧。他们通过这种以修代训的方式,既提高了轮机员的个人业务素质,同时也节省了一大笔费用。

远大湖轮轮机部是一个年轻、充满朝气的部门。12个人的团体里,“90后”占一半。轮机长郝忠是个乐观向上的大连人,带动着整个部门焕发出和谐积极的精神面貌。在他们脸上,你永远也看不出焦虑与急躁。

大管轮王立涵是个年轻人。初次见到他,无论谁都会以为这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小伙子,完全不会想到他已有10多年的航海经历。每每遇到故障,他总是能准确判断,果断处理,显得经验老到又不失分寸。他也非常善于妥善安排每个人的工作,分工完毕后便亲自带头参加检修,收工前再仔细复查,确保工作已经完成才放心离开。

机工长贾长斌年龄与政委唐洪伟相当,已经50岁了。虽然左腿有点伤,但干起活来一点也不亚于年轻小伙子。机舱风机间位置高,空间狭小,噪音非常大。遇到工作需要,他立即克服腿脚不便,一头扎进舱里,拿着除锈枪和机工小伙李鹏程一起除锈。

电机员赵顺顺是个“90后”。他平时总喜欢这儿转转、那儿逛逛,留意船上电气设备的使用状态,随时维护保养。谁的床头灯坏了,哪里的插座烧了,他总是随传随到,任劳任怨。年纪轻轻便能够独当一面,是个踏实勤快的小伙子。

刚刚毕业的实习大管轮王海清,性格略显腼腆,但工作一丝不苟,自我要求严格,紧跟师傅大管轮王立涵学习业务;刚刚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的老泵吴家旭,三管轮张宝鹏、徐康慧,三位兄弟系着安全绳小心翼翼地走过机舱顶部的天吊,坐在机舱顶架上维修UPP层工作服洗衣机的下水管道……

这一张张可爱的面容,构成远大湖轮轮机部这个小家庭,使每个漫长的航次、每次艰难的考验,都成为一次难忘经历,鼓励着他们继续前进。

都说船上的生活是很苦闷的,终日待在机舱内的轮机人却并不认同。他们心中,那个保证航行安全的信念不曾动摇过;那颗像主机一样火热滚烫的心不曾疑惑过。初心不变,砥砺前行。正是他们的艰辛努力付出,才成就了远大湖轮一次次顺利的远洋航行。

(作者系远大湖轮实习政委)


 


首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