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立潮头唱新歌(附编者按、图片)

发布日期:2020-11-07
作者:
字号:[ ]

  编者按:1995年,原中远集团与日本川崎重工合资兴建的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落户南通。这家在一片荒滩上建起的现代化工厂,仅用不到三年时间即完工投产,并在短时间内异军突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迅速成长为中国现代造船的标杆。尤其是近几年来,该公司船舶智能制造领跑全国,再度引起业界高度关注。这一系列成功的秘诀究竟是什么?10月29日,南通中远海运川崎举办了题为“技术引领发展,质量铸就品牌”的可持续发展现场报告会暨成立25周年回顾活动,在可持续发展报告中用多次刷新造船业新纪录、船舶智造领跑全国等一系列骄人成绩,总结回顾25年发展历程,同时回答了人们的疑问。

  成立25年来,南通中远海运川崎积极创新制造模式,走出一条技术引领精益造船、智能造船之路。

  自2011年起,南通中远海运川崎先后投产型钢、条材和先行小组立、小组立焊接、管加工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生产效率提高2-4倍。

  通过深度推进“信息化、工业化”两化融合,使船舶智能制造成为全国样板。

  高点定位谱新篇

  与国际市场“脉动”共舞,汲取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打造世界一流造船基地,是南通中远海运川崎矢志不渝的战略发展目标。中日两种文化、两大品牌构成南通中远海运川崎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为企业持续创新发展提供了不竭之源,也为中国船舶工业的改革、进步和发展作出了有益探索。

  在两大股东的大力支持下,南通中远海运川崎坚持科学发展,从引进入手,以创新破题,做管理文章,演绎精彩、领跑未来,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科学发展道路。

  25载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不辱使命,在全球船市的跌宕起伏中始终保持着稳健的发展态势,累计高质量建造各类船舶200余艘,诞生了中国第一艘5400标准箱集装箱船、第一艘国轮国造30万吨超大型油轮、第一艘5000车位汽车滚装船、第一艘20.5万吨散货轮、第一艘30万吨矿砂船等新记录,填补了中国造船业多项空白,建造工时、钢材利用率、万美元产值耗电量、生产效率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连年创造或刷新中国造船业新纪录,主要指标达到日韩船厂先进水平,被誉为国内船舶行业标杆、世界最具竞争力船厂之一,成为地方经济及中国船舶工业一张靓丽的名片。

  其间,该公司不仅自主研发、建造了4000车位LNG双燃料汽车运输船、20000标箱集装箱船、23000标箱集装箱船、31.1万吨超大型原油轮等业界瞩目的大型船舶,还研发、建造了一批领先业界的卡姆萨型、纽卡斯尔型、大灵便型散货船以及多用途船等常规船型,同时,开发、储备了一批顺应市场需求的双燃料船、LPG/LNG运输船、极地船、智能船舶系统等船型及技术,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其自主研发建造的6.1万吨散货船自2014年首制船交付以来,表现出令人瞩目的市场活力,无论在航运市场租金还是二手船市场价格方面都享有世界一流的品牌溢价,成为广受欢迎的高光船型之一。公司先后荣获“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中国船舶行业首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车间”“江苏省船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认定,2017年获评“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

  成立25年来,南通中远海运川崎积极创新制造模式,走出一条技术引领精益造船、智能造船之路。自2011年起,先后投产型钢、条材和先行小组立、小组立焊接、管加工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生产效率提高2-4倍。通过深度推进“信息化、工业化”两化融合,使船舶智能制造成为全国样板。

  技术引领铸品牌

  南通中远海运川崎本着“原原本本学习、踏踏实实消化”的诚心和决心,经历了全面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创新三个阶段,走出一条中国船企自主研发的探索之路。

  从建厂开始,就一直重视打造以研发设计能力为核心的自主创新机制。特别是全球金融风暴以后,更是从战略高度出发、强力推进造船技术核心中的“核心”——基本设计能力建设,生产设计、详细设计能力、效率与日韩等国先进船厂比肩。目前已形成一支逾600人的研发团队,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研发人员超百人,40%以上人员均有在海外研修的经历。经过20多年的潜心努力,南通中远海运川崎已成长为国内屈指可数的具备基本设计、详细设计和生产设计的全流程设计能力的船厂,并积极向外输出技术和管理,为兄弟企业大连中远海运川崎复制和培养出设计队伍200人,形成南北协同效应,有效保障了研发人员的适用性和灵活性。此外,还向日本川崎重工提供设计支援,近三年累计派遣50余人次赴日本协助LNG/LPG运输船等船型的设计工作。

  1996年-2002年,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连续引进散货船、集装箱船、原油轮设计及建造技术,高起点完成了三大主流船型的建造工作。1999年11月30日交付的首制船“枫海”轮开创了南通市建造万吨巨轮的历史;国内首制5400标箱集装箱船、“国轮国造”首制30万吨原油轮也相继于2001年、2002年底建成交付,企业从此在国内造船界脱颖而出,并保持和刷新多项中国造船记录。

  2002年-2010年,全面进行船舶设计技术的消化吸收,将船舶制造产业流程向前端拓展,期间自主完成三大主流船型系列化的详细设计和生产设计工作,设计队伍不断成长和壮大,2006年企业技术中心应运而生,顺利应对了二号船坞的开启。公司趁热打铁,深化数字化设计,大力推进船舶设计作业平台的二次开发,在设计阶段实现100%船体数字化建模。通过打造数字化精益设计能力,逐步建立起以设计数据为源头、各方信息集成、互联互通的一体化数字平台,助力企业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先行先试”,成为国内船舶行业的先行者和示范者。

  2011年以来,围绕全流程研发体系建设和前沿技术突破的战略目标,开始了基本设计的探索,专注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和新船型的市场开拓。其间,自主研发了多型船舶,主力船型性能超过或比肩日韩主流船厂。

  顺应世界潮流,把绿色造船理念融入设计源头是南通中远海运川崎又一大特色。主要产品1万标准箱集装箱船、30万吨矿砂船、5000车位汽车运输船等大型船舶全部实现了环保化设计,赢得船东的充分认可。所建船舶淡水舱均使用无溶剂涂料,以防止生活用水被溶剂污染危害人体健康;船上设有集污舱及油水分离柜,以提高分离效率和船外排放的清洁度。自主研发设计的30万吨矿砂船采用新型直艏设计,与传统肥大型船舶及国外相同主尺度矿砂船相比,在提高船舶建造便利性、增加船舶载重量1000吨的同时减少了钢板使用量;配置高效空气装置,很好地解决了矿砂船在靠港、装卸货物时对机舱环境、机舱设备和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难题。对1万标箱集装箱船艉部结构和船舵进行了改良,提高了航速,降低了能耗。在汽车运输船上加装了除尘器,减少了发电机黑烟排放量。对涂层新标准(PSPC)、硫化物(SOX)排放等新规范进行了研讨、应对,对双燃料主机应用等也完成了很好的技术储备,成功建造并交付全球首制4000车位冰区加强型双燃料汽车滚装船。面向生产的工艺工法和制造数据的大量积累,配合拉动式工程管理手段,实现了连续25年100%按计划完工交船。

  以先进的研发理念以及数字化精益设计为核心驱动的全过程精益管理体系,助力南通中远海运川崎的企业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日益提升,在全球赢得了一批愿意为高品质支付溢价的稳定客户群,客户黏度持续增强,目标客户群日益扩大。

  自主创新强内功

  南通中远海运川崎是中国船舶业改革开放、体制机制创新的结果,其一流的管理水平早已闻名遐迩。公司利用合资体制的有利条件,认真学习、吸收海内外先进的生产、设计和管理经验,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要求,不断创新、完善,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生产管理模式,实现高起点造船,走出一条稳健、管用而又富有成效的技术创新之路。

  他们瞄准世界先进造船技术,从工艺优化和创新入手,成功推行“船机电、壳舾涂”一体化的造船模式;全面推行精度管理,对生产各工序进行全过程质量监控,率先在国内实现了无余量造船,建立起一套科学高效的生产管理模式,分段预舾装率达到日、韩造船厂的水平,生产工艺、效率、质量、安全水平遥遥领先于国内其他骨干船厂。

  但他们没有小富即安、停下创新的步伐,而是自我加压,挑战数字化造船和绿色造船新的生产设计与管理模式,实现了从船舶设计、原材料采购到船舶建造的全过程电算信息化管理,达到设计、制造、资财、成本、支付、工时、生产信息的高度集成与数据共享,设计人员完全“甩图板”作业。数字化造船技术和虚拟造船技术的应用,使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设计、生产和管理水平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南通中远海运川崎管理精髓在于:一是标准化管理,公司全面致力于标准化建设,不仅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1ISO45001职业安全卫生体系、ISO27001信息安全体系以及ISO10012计量检测体系等标准化认证工作,而且还制订了大量的作业基准,每个员工、每个岗位该做什么、该怎么做,包括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都有详尽明确的规定;二是计划管理,以接单计划、生产计划、设计计划、劳动力计划和物资采购等计划为主体的严密的计划体系,保证各生产节点和船舶交期;三是“6S”管理,创造安全、舒适、清爽的作业环境,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南通中远海运川崎,“6S”既是一种管理文化,也是其现场管理的重要基础,更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四是全员自主管理,以完善的制度体系和作业基准为依托,通过员工的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可以说,自主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也是南通中远海运川崎特有的管理方式。

  公司不设专职质量检验人员,将质量控制的责任交给每一个作业者,由作业者控制质量,这在其他船厂是难以实施的,但南通川崎所交付的200余艘船舶品质却全是国内一流的。在建造第106号船时,船东连监造师都没有派驻,这对其他船厂来说简直不可思议,但南通川崎没有因此而放松要求,也没有刻意地“过度控制”,而是严格按照基准作业。船舶交付后,船东对质量非常满意。

  全员自主管理在安全管理中也得到成功应用。年生产能力300万载重吨的南通中远海运川崎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仅15人,但安全成绩却是国内船厂公认做得最好的,“百万工时事故度数率”指标和日本川崎船厂不相上下。基于精确的信息流,生产所用的物量、工作量等均实现精准预判和控制,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也在大数据引导下得到有效控制,一次报检合格率平均达到99%以上,事故度数率持续稳定在1.0以内,连续10年无重大伤亡事故,质量、安全、效率等指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在实现高起点、高速度、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南通中远海运川崎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培养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技术、管理、生产人才队伍,与国内同行业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公司着力培养技术骨干和技术带头人等复合型人才,培养一支领军的科技人才队伍;统筹推进中高层经营管理人员等人才队伍建设,建设总量充足的后备干部队伍。在人才选拔、培养锻炼、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突破和创新;加强基层班组建设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安排技术管理人员及生产骨干赴日研修,推行“一工多能”岗位技能管理制度,使每位工人同时拥有多个工种的技能,使劳动力得到充分使用和合理安排。

  思路决定出路。25年来,南通中远海运川崎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转观念、转思路、转策略,抓机遇、抓项目、抓效益,在调整结构、市场经营和强化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实质性突破,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即使遭受金融危机、后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仍坚定发展信念不动摇,坚持通过发展来破解难题、谋取机遇。通过调整产品结构、优化生产流程、精细经营管理、加速新品研发设计,不断创优做强,在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局面。

  百舸争流千帆竞,永立潮头唱新歌。“建世界一流船厂、造世界一流船舶”的初心凝聚着南通中远海运川崎人的使命和向往;“三大能力建设”的目标引领着南通中远海运川崎人探索最佳的实践路径。肩负打造百年企业、做大做强集团造船基地的使命,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这艘中国现代船舶制造业的“领航者”,正乘风破浪,朝着“致力成为全球海上物流载体的最佳提供者”的愿景阔步前行。

首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