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战疫者
上海海运海事技术有限公司工程部主要承接集团内部船舶的厂修及抢航修工程,维修项目涵盖轮机、甲板、电气自动化、消防救生等业务。秉承“服务集团、服务船东”的经营理念,他们多次顺利完成集团内部主力运营船舶的修船任务,也为集团外部船舶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帮助,受到船东和兄弟单位的认可。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海事技术公司原本有条不紊的修船工程,为了保证工程按计划推进、船舶按期出厂,工程部全体员工不畏疫情艰险,舍“小家”顾“大家”,倾力奋战在船厂、车间、甲板、机舱等生产一线,用辛勤与汗水诠释责任与担当。
春节前夕,应中远海运能源要求,海事技术承接了新埔洋轮的厂修工程。公司立即组织召开A类专题评审会,在兼顾施工安全和修船质量的前提下,制订方案,合理调配人员,确保按期完成工程进度。由于工程项目多、工期紧,同时又考虑到春节长假即将来临,一线职工们就加班加点,在春节假期前及时完成了修理设备的拆卸工作,并将其中部分设备运回上海高东修船基地先行修理。
病毒无情,船期有时。春节期间,国内外疫情防控形势趋紧,人们谈病毒而色变。但为了保证工程进度,不误船期,工程部员工们毅然放弃佳节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为全力抢占新埔洋轮厂修工期,迎难而上,早早踏上“征程”。2月3日,海事技术通过与六横岛修船基地和当地政府的沟通,提出复工需求。2月13日,收到六横岛方面的登岛许可后,20多名员工就肩负着使命担当,毅然奔赴新埔洋轮厂修工作的第一线。
复工道路困难重重。20多名员工组成的专业修船队伍严格依照当地防疫要求,做好防疫措施,实行“两点一线”上下班模式,由专车接送往返于宾馆和船厂之间。由于六横岛地域条件所限,登岛和交通运输不便等诸多不利因素,导致岛内生活物资紧缺,作业现场只有公司总部送去的方便面、矿泉水、饼干等速食。饿了,啃一口饼干;渴了,喝一口矿泉水;泡一碗方便面,也经常是糊弄地吃几口,就直奔作业现场。对于重体力劳动的修船工人们,一天两天尚可将就,一周两周的坚持,那需要多么强大的毅力呀!工程部的员工们一心只为把拖欠的工期赶回来,凭借着坚毅的信念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咬紧牙关、昼夜奋战于高强度作业的工程一线。在乍暖还寒的夜里,海边的码头格外寒冷,寒风刺骨,工人们身着棉背心、工作衣,严格按照修船工序有条不紊地安装马达、吊装主机空冷器、安装呼吸阀……船壳磨压声、吊机开动声、金属碰撞声彻夜不息。
经过为期8天的艰苦奋战,“新埔洋”厂修工程终于在2月26日顺利完工,船舶交付使用。
在随后的两周内,海事技术一线修船作业人员一边毫不松懈抓防疫,一边安全有序抢工期,复工复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3月20日,新汉洋轮在作业人员夜以继日的艰苦拼搏和协同作战下,顺利开航。3月底前,榆林湾轮也按期出厂,开启了崭新航程。抓防疫、抢工期、保进度,工程部一线修船作业人员凭借迎难而上的无畏精神和坚韧不拔的顽强毅力,确保船舶厂修任务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得到了船东高度认可。
“急先锋小组”是海事技术在2020年疫情特殊时期,为保证船舶抢航修业务正常开展,而专门组建的一支攻坚队伍。按最小化可控原则,“急先锋小组”由工程部的4人组成。春节小长假刚过不久,正值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全国各地采取延长假期、在家办公模式坚决杜绝疫情传播。此时,正在广东海域航行的杨林湾轮向公司提出了抢航修的需求。“一定要赶赴码头开工”“一定不能耽误工期”,秉承服务船东的经营理念,“急先锋小组”安抚好各自家人,在做好自身防疫工作的前提下,毅然决然南下广东。当时,几乎没有人敢乘坐高铁,公共交通、密闭空间、人群接触都有可能在不经意间感染病毒,“急先锋小组”率先垂范最勇敢的“逆行者”,在做好充足的防疫措施前提下,乘坐高铁南下开展抢航修业务,一路上毫不懈怠,数小时车程全程佩戴口罩,不进水、不进食,最终顺利抵达,并按船东要求保质保量完成了杨林湾轮的抢航修工程,以勇于担当的进取意识、快速卓越的完工质量、处处为船东着想的服务精神,保障船舶按期开航。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下艰苦的作业环境、紧迫的修船工期等重重考验,海事技术工程部坚持“服务集团、服务船东”理念,不计成本、千方百计、迎难而上,严守质量安全防线,充分发挥上海高东和舟山六横岛两大修船基地联动优势,全力做好集团航运主业服务保障工作,以实干苦干为建设海运强国、海洋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