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海上工程安全的“逆行者”(附图片)

发布日期:2020-11-20
作者:
字号:[ ]

与新光华轮一起战风斗浪近半载后,9月9日,港口船长雷雨终于再次踏上祖国的土地,回到衡阳老家,见到了阔别已久的亲人。

故事要从今年4月说起。

今年4月,中远海运特运10万吨半潜船新光华轮在国内成功装载两座超大型海上平台。这是公司与重要客户合作的大项目,中远海运特运作为总包商,负责干拖+湿拖的全程海运服务(将货物运载至目的地卸下后再运至货方指定地点)。新光华轮作为该项目的首发船,能否高标准完成任务,对于后续项目执行非常关键。

中远海运特运对此项目高度重视,考虑因疫情影响国外各空航封航,决定专门安排港口船长全程跟船,以确保货运质量和安全。关键时刻,雷雨船长勇挑重担,并凭借精湛的技术、严谨的作风和胆大心细的操作出色完成任务,赢得客户高度赞誉,在疫情时期为特运半潜船队书写了新的精彩故事。

装货:业务精湛挑战极限装载

新光华轮本次承载的两座平台,一艘半潜式,一艘自升式,重量都超过2万吨。在风、流、涌不断变化的大海上,要在一艘船的甲板上同时完成两个超大型平台的装载,本身就是极具挑战性的任务,而由于货物体积巨大,作业过程中可供腾挪的空间极小——先装的半潜式平台装货过程中,其左舷锚架距“新光华”艉部两浮箱不到2米;后装的自升式平台装货过程中,其前端距“新光华”前浮箱的距离只有2.7米,后端距已装平台的最近距离仅8.27米——这种几乎接近极限的货物位置,要求装货过程中定位必须极其精准,不能有丝毫差错,整体作业难度可想而知。此外,后装的自升式平台是一件“燕子”型的不规则货物,其主甲板上部外伸结构较多,货物的独特构造也给装货过程中的定位、带缆等环节带来不小的困难。

从接到执行装货作业的指令起,雷雨就反复研究货物的相关数据,认真查阅作业海域近半个月的水文气象资料和以往此海域的作业报告,对所有数据一一进行比对分析,力求掌握最真实、精准的第一手信息,并将所获得的数据记录在笔记本上,随身带至作业现场实地校勘验证。

经过仔细分析和多次推演评估,最终确定了先装载半潜式平台,之后再利用其吃水大的优势,用调整吃水差的方式装载另一平台的整体思路和从“新光华”艉浮箱出缆协助控制后装平台向前移动的具体方案。

事实证明他的方案设计科学、合理、周全、高效。4月14日,第一个平台顺利装载。15日下午15时,第二个平台也安全到位。“新光华”流畅的作业过程受到在场货方人员的高度赞扬,并以166.98米创造了特运半潜船队装货高度新纪录。

逆行:挺身而出为货运安全护航

两件货物顺利装船为项目执行奠定了良好开局。为确保货物安全运输和在卸港顺利卸下,保障客户后续工作正常开展,公司决定安排港口船长随船至卸港,以避免因疫情带来的不确定影响。关键时刻,雷雨船长挺身而出,主动“逆行”,为货运安全保驾护航。

从国内航行至卸港,需经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比斯开湾等复杂海域,航程近2万海里,按“新光华”的速度需2个月左右时间。由于货物超高,航行时间长、距离远,一路上的安全检查至关重要。为了确保货运安全和质量,雷雨船长每天都带着大副、水手长对货物情况进行仔细检查,从每一个STOP到绑扎索具的每一块橡皮都不放过,此外还定期组织随船人员对货物内部进行安全检查;除特殊天气外,每天必对货物检查一次,通过好望角、比斯开湾等特殊海域前后都会认真检查,仔细确认每一个细节。船过好望角之前,他利用2天时间组织船员对6个STOP、2个上下梯子进行加固,对货物的每一个绑扎点都进行了全面检查。

在这样的精心呵护下,直到船舶抵达卸港,两个超大型平台没有掉一块漆、一块胶,确保了货物完好无损地交到客户手中。

卸货:沉着冷静确保零失误

卸港位于北极圈内,气候寒冷,气象复杂且天气变化很快,经常出现短时间的强阵风。新光华轮6月17日抵达该港,在港期间遇到阵风风力最大达到40节,而由于卸货点在海湾内,水域狭窄,海面比较平静,往往阵风起来时海面变化并不是很明显,等到海面浪起,风起已经有一段时间或快过去了,因此很难准确判断和作出预测。

为确保货物安全顺利卸下,雷雨船长到港前就开始了解当地气象海况,抵港后更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研究,对每天各时段的气象、风速、流速、涨落潮情况进行记录,细心寻找规律。经过几天的观察分析,他认为,当地阵风是有规律性的,只要抓住机会,在阵风来临之前使装在前面的自升式平台的最窄处离开后面半潜式平台的突出锚架,整个货物安全卸下就有保证。通过多渠道接收天气预报,以及结合现场观测和分析,他最终选定了一个凌晨时分的较好的作业窗口期,并得到相关方的认可。

针对该港只有4条拖轮,马力偏小且需要提前预订,不一定能及时与作业窗口期匹配,以及靠泊码头水深受限等难题,雷雨船长又提出了“低平潮卸货、乘涨潮湿拖进港”的可行方案;同时针对半潜式平台待命点水域狭窄、海况不好、附近有船出没、掉头不安全的情况,果断调整卸货方案,重新布置拖轮,选择让货物从“新光华”卸下后就立即掉头,并最终得到各方认可。

6月23日,卸货作业正式开始。“新光华”23时下潜到位(当地为极昼时间),在全部带好所有货物缆绳后,在雷雨船长沉着冷静的指挥下,成功利用阵风来临之前的空隙将装在前面的自升式平台卸下,并利用涨潮的顺流湿拖进港顺利完成插桩;24日,仅用半小时便将另一个平台安全卸下,该平台卸下后立即掉头,乘涨潮湿拖,高平潮时抵达待命点并顺利完成抛锚定位,为作业划上圆满句点。

回航:主动作为心系公司服务客户

不负重托圆满完成公司交付的任务后,本可以搭乘飞机尽快回家,计划之外然而却也在意料之中的另一个项目“蓝疆”又让雷雨船长选择了继续留在“新光华”上。

“蓝疆”号是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一艘大型铺管船,已于6月完成所有工程项目,急需回国内修理以及重新签发相关证书,否则无法继续揽货作业;随船的70名海工船员由于疫情影响无法正常换班,也都已在平台工作了较长时间。

“蓝疆”项目前期招投标工作中,当时身在新光华轮的雷雨船长就积极参与,协助拟定货运技术方案,为公司顺利拿下“蓝疆”项目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刻,尽管无比挂念家中的亲人,他还是毫不犹豫地决定继续随“新光华”远航,到迪拜执行“蓝疆”装载任务,并一路护送“蓝疆”回国。

“蓝疆”号重3.6万吨,长168米,宽48米,吃水深度6米,装货后距“新光华”前浮箱3.2米、后浮箱8.2米,也是一次有挑战性的装载。为确保作业安全顺利进行,雷雨船长在装载之前进行了多次演习,利用在船时间从备舱每一个木头的定点、立柱的定位到每一根缆绳带法、工作艇的检查试验都一一落实到位;下潜前先后3次召开下潜作业工作会,对照下潜作业检查表一项一项打勾,不放过任何死角;作业前带2名作业人员到“蓝疆”号进行实地勘察,与货方人员充分沟通,为作业做好了十足的准备。8月10日18时40分,货物按照预定要求安安稳稳地坐墩,做到了分毫不差,完美的表现赢得在场所有人员的赞叹!

载着“蓝疆”踏上回国旅程,这一刻雷雨船长内心里既充满了对亲人无比急切的思念,更有一种“完成了所有该完成的事情”的踏实和满足。雷雨曾经说,每一次作业他都会当成第一次来做,每一次他都会至少做三个方案,但最后,他郑重强调:“其实我想公司其他港口船长也都是这么做的,每一个项目的成功,实实在在一定都是团队的力量!”


 

  “新光华”执行装载“蓝疆”号回国。


  雷雨船长正在详细讲解装载方案。


首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