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战疫者
今年2月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从四面八方驰援武汉,部分队伍所携带成套移动医院与武汉当地方舱医院紧密协作,创造了紧急医学救援的新模式,得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强大的收治能力。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和部分地区负压隔离病房的紧缺,中远海运发展所属上海寰宇启东箱厂主动借鉴移动医院的模式,发挥技术研发优势,攻克多项技术及生产难关,率先研制出国内首台负压隔离病房集装箱(医疗方舱),该医疗方舱可同时配备多种智能化、人性化设施,满足隔离治疗、检验检查等多样化医疗需求,具有安全、便捷、可移动等特点,为公共卫生安全贡献出中远海运方案。
化“危”为“机” 抢先行动
对于传染性极强的疫病,隔离是阻断病毒传播的有效途径,而要防止院内感染,病房是重中之重,疫情初期的武汉和一些地方医院都面临了传染病房和床位的紧缺。相较于传统房屋,集装箱房具有安全牢固、组合灵活、运输方便等特性,启东箱厂以此为切入点,结合隔离及医疗需求,着手研制可移动的负压医疗方舱系列产品,可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缓解负压隔离病房短缺。说干就干,3月1日,在还未正式复工的情况下,启东箱厂董事长鲍骅和总经理陈建军作为牵头人第一时间建立了医疗方舱产品项目组,通过电话会议等形式组织研发中心、采购管理部、生产部和品质管理部等部门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研讨,对于一家集装箱制造企业而言,跨领域独立生产负压医疗方舱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但大家斗志昂扬。“再苦再累也要上!”专项组成员发挥“干就干出样,争就争第一”的争先精神,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从零开始研制医疗方舱。
众志成城 攻坚克难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负压隔离病房承担了收治患者的重任,负压隔离病房是救治传染性较强的呼吸道传染病人,隔离病原微生物及保护医护人员的重要医疗设施,设计和建造要求极高。进入设计阶段,各种难题也随之而来,虽查阅了相关标准资料,但是设计人员对于隔离病房的细节和技术规范仍然缺乏明确的概念。启东市人民医院在了解医疗方舱的设计构想后,主动将新购置还未投入使用的负压救护车提供给项目组参观,为启东箱厂短时间内完成项目的设计提供了巨大的帮助,项目组成员还向启东市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咨询医疗专业问题,反复仔细查看,不遗漏每一个细节。
疫情期间,另一个困难就是原材料和劳动力的短缺。此时,大部分暖通供应商还没有复工复产,陆路交通运输也尚未完全恢复。采购部想方设法找材料、找设备,逐一查找合格供应商,最终找到一家距离启东箱厂较近的供应商同意提供产品和技术支持,并能安排尽快发货。设备送达后,启东箱厂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施工,研发中心的工程师全天候现场指导,联合品质管理部和生产部门一起研究安装工艺,以雷厉风行的作风和专业规范的建造,4月30日,国内首台负压隔离病房集装箱顺利完成了样箱的生产和测试。
凝心聚力 战“疫”有我
2020年春节本应是个欢乐祥和的新春佳节,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却彻底改变了生活轨迹,启东箱厂人虽然不能奋战在抗疫前线,但却时刻准备着贡献力量,12人的项目团队携手克难,圆满完成研制任务。
项目主管蔡晓燕虽在家过了一个漫长的假期,但用孩子的话说,妈妈和平时上班没什么两样——一台电脑加一部手机,技术参数修改、人员联络、原材料配置……都需要她去逐一确认、落实。装修工程师谢鹏则是每天修改图纸、完善方案。原本答应要带女儿去一次迪士尼乐园,结果乐园没去成,他反而更忙碌了。只是女儿的一句“爸爸你先忙,等空了我们再去”,让这个“理工男”湿润了眼眶。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面对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役,启东箱厂人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责任、担当和价值。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面对病毒这个全人类共同的敌人,启东箱厂人践行了初心使命,交出了合格答卷。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增加防疫救治医疗物资,增加移动实验室,强化应急物资保障,强化基层卫生防疫”。负压隔离病房集装箱的成功研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启东市卫健委等部门对于启东箱厂勇担社会责任研制医疗方舱给予高度肯定,并为改进和优化医疗方舱系列产品提供了宝贵的建议。为了抓住发展机遇,创新应变,推动医疗方舱产业化,启东箱厂多次召开技术讨论会,深入分析探讨各方建议的可行性,对医疗方舱产品持续优化和升级。经过半年多的探索创新,启东箱厂攻克了多项技术难关,对负压隔离病房集装箱产品进行拓展和延伸,相继完成了核酸采样箱、核酸检测箱等医疗方舱系列产品,目前组合型核酸检测箱即将进入最后的调试阶段,调试成功后预计日检测量可以达到1万份。
护航人民健康,我们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