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中,需有抚慰心灵的暖流

发布日期:2022-01-21
作者:胡宝顺
字号:[ ]

  “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当年台湾歌手郑智化唱出了青年人追求梦想的心境,却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海员战风斗浪的硬汉形象。不过,纵然是铮铮铁骨的汉子也必须注意健康问题。以前笔者对健康的理解是只要“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并具有良好劳动效能的状态”就是身体健康。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产生了深刻的变化,据联合国世卫组织(WHO)最新的健康概念指出: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它使健康的范围涉及到了个体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积极发展的心理状况,在这种状况下主体能作出良好的适应,能充分发挥身心潜能,而不仅仅是没有心理疾病。

  笔者认为,船员常年漂泊海上远离家人朋友,外加上疫情期间防疫措施带来的影响,都会对个人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所以更应主动关心船员的心理状态,下大力气教育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在他们心灵出现细微伤口或情绪“感冒”时,能够开展自我调节走出心理困境,或及时获得船岸各方面的心理支持和干预,助力减压舒畅心情。

  每个人的一生中由于受到多种多样的负面因素的影响,都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船员受职业性质和船舶特殊环境因素影响,其心理问题更不容忽视。笔者曾有海上体验,当日复一日面对一望无际的大海时会产生迷茫和枯燥感觉;无论天气还是海况都变化莫测,遇到恶劣天气万吨巨轮颠簸摇晃,不少老船员也会晕船呕吐;长时间生活在狭小封闭的舱室内所形成的压抑感,加上航行中还要正确操纵各类仪器设备等,人的精神和体力消耗很大。因此船员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变化特点、自助及疏解的基本方法,较之于陆岸从业人员而言既有共通性,也还有其特殊性。最明显的不同是,当他们一旦出现心理问题时身边可倾诉的对象很少,情绪宣泄渠道方法也十分有限,所以进一步关爱船员可从“心”开始。

  根据心理学理论,当一个人情绪消极时,会试图尽可能不去关注和感受情绪,以求尽快获得解脱,但往往不得其法,比如选择暴饮暴食、过量喝酒、沉迷娱乐等等,这么做可能让人获得暂时的平复,但随后情况只会恶化。当事人应认识到日常生活中产生抑郁、焦虑等情绪是很正常的现象,只要正视并查找问题症结,采取正确方法进行自助或寻求帮助,心情转好是完全可能的。倘若观念陈旧耻于谈心理问题,试图通过硬扛的态度或拒不接受的认知,一味逃避消极情绪,那么小问题就会被拖成大问题,甚至引发其他身心疾患,所以我们应当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各种心理问题。如果个人有抑郁或焦虑倾向时,但没有影响到正常生活,可以考虑调整生活状态,或者进行心理咨询;如果感觉胸中积郁难除已经妨害正常的生活时,应尽快向医疗机构寻求心理援助。

  坦然接受是一种正确的心态。假设一下,有一位船员光脚在海滩上行走,突然被东西扎伤了脚掌,非常痛。这时他有三种可能的处理方法:第一种可能是马上吃很多镇痛药,一会儿感觉不到疼痛了,但问题没有解决;第二种是自认为脚被划伤了,仅包扎了一下没有把扎进脚底的脏玻璃碴取出来,随后伤口感染;最后的一种可能是,他明知道受伤的原因,但害怕检查会很痛或很费时间,最终伤口感染了。对于消极情绪也是一样,当不能分辨自己情绪或拒不接受负面情绪时,只是默默承受的话,对身体健康显然是有害无益,甚至会导致身心备受折磨。

  海浪在显现之前就已经开始酝酿,当浪花消失后,海面下仍有涌浪。很多引起心理问题的原因比较隐深,解开心结就要让阳光照进心底,在安顿好心灵的同时,并无损自己作为海员在人们心目中的硬汉形象。至于探讨船舶建立心理减压宣泄室有关活动规则,如何打开船员心扉成为其可信赖的倾听者和情绪疏导者,以及船岸进一步联手解决船员后顾之忧等问题都是题外话了。本文旨在为进一步关注船员“心”事抛砖引玉,提升学习研究航海心理知识兴趣,学以致用,并期冀保障船员身心健康的合力能汇集成海浪中的一股暖流。(作者单位系上海中远海运)


首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