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刚刚结束,航行在中国南海的远山湖轮接到中远海运能源总管团队指示,本航次结束后计划进船厂修船,需立即着手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首先进行压载舱冲洗。面对“时间紧迫、工作任务重”的现实情况,船舶党支部高度重视,将此次任务作为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重要内容,统一船员思想,充分发挥桥头堡作用,有效激发全体党员、船员坚决完成任务的勇气和决心。
充分动员,周密准备。接到通知后,远山湖轮在海务主管的指导下,第一时间召开船员大会,进行动员部署。会上,船长详细说明了修船任务,轮机长、大副对各项准备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并着重进行了工作开展方法、安全注意事项的讲解培训,政委动员全体党员、船员发扬“埋头苦干、弯腰实干、动脑巧干”的拼搏精神,确保高质、高效完成任务。大副制定了细致的压载舱冲洗计划,做好风险评估,进行通风和气体监测,调整吃水差,准备好照明器材、通信工具、20根皮龙以及雨衣、医疗器材等,并利用保鲜膜对照明通信器材进行防水处理,做好冲洗压载舱的一切准备工作。
全船行动,攻坚克难。2月12日7时30分,全体冲舱人员召开工前会,进一步明确人员分组和工作分工,再一次进行风险评估和提示。8点整,冲洗压载舱的“战斗”正式打响。船上除正常值班人员外,其余21人全部参加到任务中,船长位于驾驶台总指挥,政委、大副带领甲板一队,轮机长、大管轮带领机舱一队,每队又分成三个小组,每小组2人负责一根冲洗皮龙,1人负责用铲子对顽固淤泥进行清理,两队分头开始冲洗。
初始方案为从舱前往舱后冲,同时从船舷外侧向里推进,由于船舶经常进出宁波舟山等海域,舱内淤泥非常厚,加之空间狭窄,舱内隔板多,隔板之间的排水孔相对较小,大块淤泥难以通过,再加上船舶满载吃水差很小,冲洗起来难度很大,费时费力。两部门针对这样的情况,决定将横向并列的三组皮龙改为纵向的三组分布,即前面的一组人员把淤泥打散,并负责往后推到下一舱格的排水孔,后面的人员接力继续往后推。通过改变冲洗方法,冲洗压载舱的效率大大提高。
团结协作,连续奋战。舟山海域冷风呼啸,还时常下着小雨,中午最高温度不过10摄氏度。寒冷的天气阻挡不住大家的脚步,低温的海水浇不灭大家的热情。船员们穿上分体雨衣,在30米深的大舱内,爬上爬下,钻来钻去,在20厘米深的淤泥上艰难行进,手上用力把持住高压的皮龙枪头,拖着“三根皮龙”,对准大块、大片的淤泥不停地冲刷、搅动,由上及下,由里到外,一点一点推进,尽最大努力保证将舱内淤泥冲洗干净。冲洗过程中,虽然船员们身穿雨衣,可仍有部分衣服依然被海水打湿,贴在身上冰凉,而且体力消耗很大,但为了节省时间,大家在舱内一干就是半天,也顾不上休息,第一天出舱的时候就看到了漫天的繁星。
经过5天持续鏖战,2月17日全船安全顺利地完成了船舶10个压载舱的冲洗工作,清除淤泥1000余平方米,为接下来进厂修理做好了充分准备,也为虎年工作开了一个好头。
(作者单位系远山湖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