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访谈
青岛海信国际营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晓东
作为中国第一批“走出去”企业,海信始终坚持自主品牌的发展道路,同时在销售、研发、生产等方面全面推进品牌的国际化建设。目前,海信已形成了包括54个海外公司和办事处、全球29个工业园区和生产基地、20个研发中心、覆盖160多个国家的全球业务版图,出口额达到80亿美元的规模。
青岛海信国际营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晓东说:“海信全球供应链的布局,离不开中远海运集团的鼎力支持。”
早在2006年,海信集团就与中远海运集团在运输、物流等领域建立起战略合作关系,发挥各自的优势,互相促进自身业务发展,增强了双方在各自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球供应链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尤其是国际海运物流面临近十几年以来最严峻的挑战。但海信集团仍能保持良性的发展,2021年实现集团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4%,创历史新高;其中,海外收入同比增长33%。张晓东分析,从供应链角度看,除了海信持续提升自身供应链管理水平以外,疫情期间,中远海运践行央企担当,通过增运力、保供箱、强服务等措施为海信全球产业布局提供了有力的物流保障。
张晓东回忆起海信2015年在墨西哥建厂前,中远海运为海信开辟了抵达墨西哥的专属航线,缩短了近一周的海运周期,提升了海信在北美地区的交付能力。海信海外业务的显著发展,得益于长期以来与中远海运的合作,使双方在物流供应链领域经验不断积累和充实,可以总结为8个字,即着眼长远、互惠互利。
自此以后,多年来,包括疫情期间,海信在国内生产基地发运保障、以及海外欧洲、中东、亚太等各区域的货物交付中,中远海运集团都为海信提供了强大的服务网络支持,还有许多类似不胜枚举的案例。
在提及中远海运利用数字化手段增强服务价值、确保客户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方面,张晓东称赞了为海信定制化开发的“集装箱货柜在途预警”以及“集装箱在目的港的提箱监控和提醒”功能,他说:“这极大地提高了海信本地供应链的效率,同时大幅降低了在海外港口产生的堆存费用。”
全球供应链的各环节运作从业务本质上来说非常复杂,涵盖了从海外客户及市场的需求管理、计划管理、生产交付和物流发运保障等多环节,中远海运的数字化定制服务,在当前疫情肆虐的严峻形势下显得更为重要。
正所谓“灯塔项目”,是标志性的,亦是标杆性的,更是意义深远的。访谈中,客户多次提及“着眼未来、互惠互利”的合作理念。后疫情时代,期待双方可以进一步加强线上与线下的融合,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和决策,不断优化航线运输路径,设计个性化航线产品,满足客户不同层次需求。
在“灯塔项目”的引领下,每一步踏实的合作,必将走出更远、更宽广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