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朱东辉、韩楚璨报道 近日,在孟加拉吉大港锚地,中远海运特运新耀华轮在顺利完成帕德玛大桥9名“建设者”——9艘大尺寸工程船的装载任务后,启航踏上回国旅程。
结缘“梦想之桥”,34航次无货损货差。这9艘工程船属于中铁大桥局,此前一直在孟加拉执行帕德玛大桥项目。帕德玛大桥被誉为孟加拉人民的“希望之桥”和“梦想之桥”,是其目前最大土建工程项目,也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项目。该桥建成后,将彻底结束该国南部21个区与首都之间摆渡往来的历史。
帕德玛大桥由中国中铁大桥局承建,桥梁主体结构全部由中远海运特运承运。此前,从2016年7月到2020年6月,中远海运特运船队历经34航次,共完成了总计41批次11.8万吨大桥桥梁件的发运任务,整个项目执行过程无货损货差,货运效率和质量得到客户高度肯定。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中铁大桥局工程船第一次搭乘中远海运特运的大船。2015年11月,祥云口轮曾运送5艘中铁大桥局工程船从江苏南通启航前往孟加拉增援帕德玛大桥建设工作。2019年,泰安口轮成功执行中铁大桥局帕德玛大桥工程船回程运输项目第1航次,将2艘作业工程船安全运回国内。
接运大桥“建设者”回国,14小时完成“登轮”。此次接运在外辛勤作业多年的9位大桥“建设者”回国,中远海运特运特地出动了半潜船队“二号队长”——新耀华轮。该轮是公司今年初接入的新造8万吨半潜船,载重吨仅次于2016年接入的亚洲最大半潜船10万吨级的新光华轮。“新耀华”相当于两个标准足球场大小的宽阔主甲板不仅让9个建桥“小伙伴”刚好能够结伴同行一次成团,而且,在中远海运特运船岸团队的默契协作下,所有“登轮手续”在一天之内全部完成,连同前期的下潜作业和后期的绑扎系固全过程也仅仅历时4天,体验之安全、高效、便捷赢得客户高度肯定。
本次装载的9艘工程船包括浮吊、打桩船、拖轮等,船型种类多、尺寸大小不一,综合考虑天气、海况、货物及装货锚地等各方面因素,经船岸充分沟通,最终决定在3月23日的最佳装货窗口期,一天内一次下潜完成所有9艘船舶的装载任务。3月23日凌晨2点,“新耀华”开始下潜作业,5时下潜至计划深度。在中远海运特运岸基的周密部署和两位船长沉着精准的现场指挥以及全体船员的默契配合下,此次装船作业合理有效利用两个潮水的时间和中间两次水流调头的机会,仅用14个小时,就将9艘船舶依次顺利装载到位。
优质服务生动诠释“举轻若重的精神”。为保证9位客人安全顺利登船,新耀华轮竭尽全力做好充分准备,提供优质服务。从接到航次任务后,全体船员团结一心、艰苦奋战,仅用10天时间就准备好6个立柱、437根方木、1000余根角钢,提前完成全部平舱和备舱任务,并顺利通过验舱。抵达装港锚地前,船员们将船头5根缆绳提前带到左浮箱上,中间两根立柱提前固定好圆形吊带,尽量为装货作业留出时间。
3月23日船舶安全起浮后,考虑疫情防控、锚地离港口太远等多方面因素,决定货物由船员自行绑扎。由于9艘船只建造年代久远,图纸不清,且船体部分凹凸不平、多处破损,既要考虑满足绑扎的强度,又要避开破损处、变形处、船舶油舱等位置,给绑扎工作带来不小的挑战。为此,“新耀华”的船员兄弟们集思广益,巧妙利用各种工具,在岸基指导下仔细确认绑扎件位置,逐步推进。3月的孟加拉,中午室外温度最高可达38摄氏度,汗水湿透了所有人的工作服。定位焊接作业的环境相当苛刻,某些铲车不能抵达的位置需要靠人力搬运重达几百斤的绑扎件,某些位置最狭窄处仅能留出10厘米间距。但大家克服困难,顶着酷暑,定位后随即进行焊接,埋头专注于手下的活儿,一丝不苟、一刻不停。某些船底位置距离甲板仅有60厘米空隙,船员们二话不说一头钻进去,趴在甲板上按照定位要求一一焊固。就这样,从3月24日到26日,经过3天苦战,终于圆满完成全部9艘工程船共计200余件绑扎件的固定工作。
3月27日上午,递交SOF、通过MWS审核、签发COA“一气呵成”,新耀华轮第2航次顺利起锚踏上新征程。
凭借“举重若轻的实力,举轻若重的精神”,中远海运特运近年来多次执行单航次承运多艘船舶任务,积累了丰富的“船装船”经验。公司的多船型特种船队和船舶广泛的适货性,为各类超长、超大、超重货物的海上运输提供了有力支持和极大便利。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