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陈坚报道 今年以来,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积极谋划和探索保增收、控成本、提效益,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基础工作,顺利完成了第一季度的箱量目标,实现同比增幅61.67%,为确保顺利完成今年各项经营指标奠定扎实基础。
加强“港港”“港航”合作。洋浦国际通过公共驳船航线搭桥牵线,加强与北部湾钦州港、湛江港的沟通与协调,降低待泊时间,加速周转效率,促进港口联动合作;保持与集团系统内兄弟公司联系沟通,争取航线和运力资源支持;努力创造箱量增长环境,加强“港港”“港航”合作,降低疫情对业务量的影响,打好稳箱量的基础。
挖掘开发“散改集”货源。洋浦国际加强与属地新生市场客户主体的联系,进一步开发市场存量及新增箱源;积极与船公司协商,对特殊货源制定港口装卸解决方案和市场化的价格机制,实现共赢共享市场红利;加强与北部湾防城港、八所港、北港物流等单位深化合作,持续加大“散改集”适箱货源的开发力度,引导货主单位扩大航线箱源规模,挖掘“散改集”货源市场开发的规模效应。
完善航线网络布局。洋浦国际协调新鑫海利用现有“洋浦-海防”外贸支线加挂岘港、朱莱等港口,构建起洋浦港内接沿海港口,外通东盟、南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线布局,促进外贸箱量增长;充分利用集团航线和运力资源优势,不断完善国内沿海、沿江及岛内公共驳船航线布局,促进内贸箱量增长。至今,洋浦港33条航线基本覆盖国内沿海及东盟、南太平洋等主要港口,初步形成水水中转、内外贸干支线相互补充促进等较为完善的航线网络,为箱量的持续增长创造了条件。
成本管控实行精细化管理。洋浦国际严格控制各项成本在预算范围内,把主要成本费用指标进行逐级分解、层层落实、每周跟踪、严格管控。一季度单标营业成本较2021年同期降幅达15.59%。
保障能力升级。洋浦国际加快洋浦外贸堆场和航道改扩建等项目工程进度,尽快补齐港口硬件短板,同时优化管理结构、岗位和人员配置、作业和办事流程,建立起良好的软环境,实现港口综合服务保障能力升级。洋浦港通过一阶段扩能改造,由原先的65万TEU提升至126万TEU。
优化生产组织。洋浦国际面对扩能建设后生产环境的巨大变化,全面梳理生产组织的各环节,坚持“高效”原则,对生产组织岗位结构和作业工艺流程进行优化调整,促进作业效率提升。一季度洋浦港区船时效率同比增幅达20.83%;作业能力由3000TEU/天,提升到7000TEU/天。
确保安全生产。洋浦国际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安全管理职责,提高港内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设施的巡查频次,加强对特殊货种,以及恶劣天气、重要时点下的防范措施,强化对外来进港车辆、人员、货物的监管,有效防范和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确保各项安全生产工作平稳有序。
基础工作已起好步、开好局,洋浦国际将持续锚定既定目标,鼓足干劲,精准发力,扎实工作,确保全年经营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