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特展”砥砺“蓝色梦想”

发布日期:2022-04-29
作者:
字号:[ ]

  很高兴来到比雷埃夫斯港参观。百闻不如一见。今天我在这里看到,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不是口号和传说,而是成功的实践和精彩的现实。“一带一路”倡议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不是一家说了算,而是大家共担责任,共享成果。中国在对外交往中秉持正确义利观。我很高兴得知,在你们困难的时候,中远海运比雷埃夫斯港项目帮了你们。你们把比雷埃夫斯港建设好,就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

  ——2019年1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中远海运比雷埃夫斯港项目时指出

  2021年10月27日,我国最大一艘全铆接百年老灯船“牛庄灯船”成功修复,供观众参观。这艘锈红斑驳、尽显沧桑的庞然大物,以其全铆钉结构技术代表着19世纪中晚期造船技术及航海发展的先进水平。在其跨越百年的风雨历程中,经历了我国近代航标事业的从无至有,见证了新中国航海事业的蓬勃发展。“这艘船是宝贝啊,是我国航海史的重要见证物。”守护该灯船近40年的老航标工不无感叹地说。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中国远洋海运推出“红色记忆·蓝色航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特展”,展出“牛庄灯船”等110多件展品,用“开天辟地”“海员丹心铸海魂”“船行万里通寰宇”“人民海军驶重洋”“根与绿叶共命运”“圆梦中华”6个部分,深入挖掘航海革命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讲述新时代中国航海事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取得的骄人成绩。

  “作为生逢盛世中国的新时代航海人,我们传承的是光荣的航海事业,拥有的是广阔的世界舞台,面临的是难得的历史机遇。吾辈当自强!”一位参观者情不自禁地写下留言。特展共吸引15.8万人次实地参观,2.21万人次在网上参观虚拟展览。

  党史学习教育为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提供了一次回望百年航程、传承红色基因、扛起时代使命的宝贵契机。集团党组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致2021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贺信精神。围绕“以学史明大势,以初心铸匠心,以海运强国运”主题,举办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研讨班、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研讨班等,实现5万名船员学习教育全覆盖。将学习百年党史同学习企业史有机结合起来,拍摄纪录片《大国交通》《中国船谱》,创作比雷埃夫斯港题材电视剧《港湾日出》,编纂出版《支部建在船上》《中国水运史》等图书史志,引导干部职工深刻认识在党的领导下新中国航运业由跟跑到领跑的伟大成就和精神密码,不断激发“为国远航”的使命感。

  八月的地中海海岸,金色的阳光如一串串细小的珠子一样照射下来,不时有船舶汽笛声划破水面,码头上一片繁忙,海风和爽地吹拂到工人们的身上。有着“欧洲南大门”之称的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曾经一度陷入困境,在中国远洋海运注资后,每日都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巨型桥吊装卸着大批集装箱,一辆辆货车往来穿梭,满载货物的中欧陆海快线列车缓缓驶入。

  集团加快全球化布局,在全球关键地区、关键节点布阵落子,为航运强国建设“布局联网”。完成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务局67%股权收购,继续扩大“一带一路”沿线“点”的建设。持续优化“海上丝路”航线网络架构,在“一带一路”沿线布局集装箱班轮航线196条,大力推进“中欧陆海快线”建设。截至2021年底,集团全球投资经营码头60个,经营263条集装箱国际航线,覆盖160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个港口,年度货运量突破13亿吨,用全球1/18的运力承运全球1/10的海运贸易量。

  海风吹拂了五千年,黄河依旧滔滔奔流向海。中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航运大国,年造船产能全球第一,海运量世界占比全球第一。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中国远洋海运用行动践行海运强国梦的使命担当,推动“一带一路”不断走向深海远洋。

  【点评】共建“一带一路”正在成为我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从“回头望”中汲取“向前进”的智慧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使命,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融入全球海运治理体系,深化国际航运合作,以实际行动和良好风貌促进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成为全球共识。


首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