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
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多发散发、地缘冲突加剧、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等因素挑战,中远海运集团一手抓疫情防控不松懈,一手抓生产经营不松动,在努力守住疫情防控底线同时,全力保供抗疫民生物资运输,全力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并积极顺应绿色、低碳、智能航运业发展新趋势,努力推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保障民生物资运输,全力服务防疫抗疫
5月1日,中远海运集团分别收到来自上海市虹口区广中路街道同济里居民委员会和宝山区月浦镇北岸郡庭居民委员会发来的感谢信,信中对集团所属上海中远海运物流有限公司积极联系各种渠道,为所辖社区居民提供蔬果等民生物资保供运输表示感谢。疫情防控期间,蔬果等民生物资保供成为老百姓餐桌的“头等大事”,上海市广中路街道、月浦镇内5家社区急需将一批居民团购的保供物资从福建厦门运送到上海。在了解到相关信息后,上海中远海运物流迅速行动,想方设法克服道路受限等困难,以最快速度将含有20多个品类近5吨的蔬果包,赶在“五一”劳动节前夕送到了相关社区1200多户居民的手中。
疫情之下,中远海运集团始终牢记民生是最大的责任,面对疫情冲击,集团在做好人员自身防疫,确保工作不断不乱前提下,全力发挥航运物流产业优势,服务疫情地区抗疫和民生物资保供运输。面对上海疫情,中远海运集团充分调动航运物流资源,全力打通各地援沪物资运输瓶颈,特别是在长三角公路运输受阻情况下,中远海运集团凭借在长江运营的140余艘船舶和40多条航线,在长江沿岸55个港口开通“陆改水”服务。集团从南京、扬州、张家港、徐州等地到上海实现了“天天班”,并以“五定班轮”(定航线、定船名、定班期、定码头、定人员)的服务,确保物资准时送达。
截至目前,中远海运集团通过“陆改水”“陆改铁”,共从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江西、重庆、辽宁、浙江、山东、福建等地运送7900多吨蔬果米面、生鲜肉类、油盐酱醋等各类民生物资、医疗物资原材料和方舱建造所需设备等抵达上海。同时,集团还全力保障上海地区能源运输,自3月28日上海实施疫情管控以来,截至5月1日,中远海运集团已累计承运上海煤炭26船、92万吨,占上海6家主要电厂电煤进厂量的七成以上,助力守护了上海万家灯火;累计完成上海港进口原油46.3万吨、液化天然气(LNG)42.41万方,为上海高桥石化提供原材料运输保障。
今年2月,香港疫情出现较为严峻的形势,各类物资供应面临较大压力。为支援香港抗击疫情,中远海运集团充分发挥港航联动优势,迅速启动“盐田-香港”中远海运天天班,为核酸检测试剂、日用品、生鲜食品等供香港物资提供海上快线服务,有力保障了香港抗疫和民众生活。
保障内外贸运输,畅通物流供应链
4月18日,由中远海运集团所属武汉中远海运集运江西公司为上饶奥盛家具有限公司定制的“上饶-宁波-美国”铁海路径成功实现首列发运。上饶奥盛家具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勇说。“今年3月以来,疫情使我们的整个物流运输受到严重打击。正在一筹莫展时,武汉中远海运集运伸出了援手。为了最大限度赶上客户交货期,中远海运集团主动协调开通了上饶经宁波港到美国的铁海路径。在帮助我们解决眼前困境的同时,也让我们拥有了全新的物流通道,使我们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拥有了更加巨大的优势。”全力保障奥盛家具出口,是中远海运集团充分发挥全球综合物流供应链服务优势,保障我国外贸企业产品出口的一个缩影。
中远海运集团作为全球最大的航运企业,始终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充分发挥航运业在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特别是疫情以来,集团始终积极践行央企责任,全力落实“六稳”“六保”要求,通过增运力、保供箱、提服务等举措,有力保障了我国内外贸畅通,维护了全球供应链稳定。
为保障我国内外贸畅通和进出口运输,中远海运集团在2021年大幅增加运力投入和箱源保障,同时,在推出中小直客专班专列等一系列举措基础上,2022年继续加大了保障力度。
在运力投入方面,一季度,集团集装箱运力跨太平洋航线周运力同比增长19%;欧洲航线周运力同比增长9%。在箱源供给方面,一季度,集团累计回调空箱增长6%,同时集装箱制造板块增加国内用箱23万标准箱。在服务保障方面,一季度,集团中小直客专班服务中小直客102家次,累计服务491家中小直客。
此外,集团积极推进成立“家电行业全球供应链解决方案”工作组,服务我国家电出口;与上港集团成立远至信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服务纸浆进口业务;与头部汽车企业研究成立汽车供应链公司,保障我国汽车产业链稳定。
长三角地区是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也是我国重要的外贸出口地区。3月以来,受上海疫情影响,长三角地区公路运输受阻。中远海运关键时刻迅速行动,立足自身航运优势,大力推行“陆改水”“陆改铁”等举措,推动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大幅增加水路运输路径,为美的、隆基、博世、苏美达等机电、电子产品、家电、光伏、钢材等各领域企业外贸出口,以及上汽等汽车零部件、高端制造设备、电子元器件等进口提供了航运物流保障。上海本轮疫情发生以来,集团长三角驳船货量增幅在20%以上,长三角沿江班列重箱操作量同比增长近80%。
集团下属单位还迅速推出疫情期间业务服务指南、上海疫情期间费用减免措施等,全力做好客户服务,保障外贸进出口稳定运营。
构建贸易新通道,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2022年一季度,中远海运集团所属海南港航控股有限公司控股经营的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累计完成36.18万标准箱,同比增长61.67%,实现“开门红”。这也是继2021年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吞吐量历史性突破100万标准箱后,再次实现大幅增长。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位于海南洋浦港,不仅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样板工程,同时其与广西钦州港和越南海防港隔海相望,地处中国-东盟自贸区最前沿,也是从南海经北部湾进入中国的第一个集装箱门户港。
近年来,中远海运集团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全力推进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陆海快线等为代表的新通道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效。其中,今年一季度,集团在北部湾完成箱量140.6万TEU,同比增长11.2%;洋浦港完成箱量39.2万TEU,同比增长63.8%。同时,集团推进钦州港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整合和洋浦国际枢纽港建设,洋浦港累计完成投资6亿元,吞吐能力有了较大增长。
在新通道的助力下,一季度,中远海运集团集运板块在“一带一路”完成箱量319.3万标准箱,散运板块货量完成1735万吨,能源板块货量完成2067万吨。中国与希腊“一带一路”建设的典范工程——中远海运(比雷埃夫斯)港口有限公司克服港口拥堵等因素影响,总体货量平稳,巩固了地中海大港的地位。尤为可喜的是,中远海运集团以比港为枢纽港,协同集团内航运、码头、物流等优势资源打造的远东至中东欧的第三条贸易大通道——中欧陆海快线,货运量同比增长了61%。
目前,中远海运集团在“一带一路”沿线完成投资642亿元,投资集装箱码头20个,集团集装箱船队在“一带一路”沿线布局集装箱班轮航线195条,投入运力203万标准箱,占集团集装箱船队总运力的68%。
中远海运集团正持续深化在“一带一路”沿线的航线、港口及综合物流领域的投资和布局,在实现企业与当地和谐发展的基础上,全力以赴为“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夯实基础,促进全球经贸发展。
顺应“数”“智”新趋势,引领行业可持续发展
3月23日,全球航运商业网络(GSBN)宣布“无纸化放货”在荷兰鹿特丹顺利试点。GSBN是由中远海运集团牵头组建的世界上第一个独立的、非盈利的航运区块链联盟。“无纸化放货”是GSBN的旗舰数字化解决方案,该应用可以将进口货物单证手续办理完成时间从以天计缩短到4个小时以内,极大地提升了贸易的简便性和效率。继在中国和东南亚成功之后,这一解决方案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升温,迄今已服务了超过10000名客户。
中远海运集团还应用大数据技术构建起数据集成平台,不断提升在全球的资源配置能力。集团通过可视化航运电商平台Syncon Hub、IRIS 4全球集装箱管理系统、内贸电商平台、船视宝、船货易等,使客户能够更便捷地获得各项服务。特别是在疫情下,客户利用这些数字化平台,可以足不出户,就实现热线咨询、线上订舱、提放箱、无纸化提单放货等业务全流程在线操作,极大地降低了疫情带来的影响,保障了客户需求。3月份,集团外贸电商箱量同比增长106%,成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的重要力量。同时,集团持续推进码头数字化转型场景落地,在厦门远海码头启动了“智慧港口2.0”商业化运营,不仅极大地提升了港口效率和服务质量,而且引领了国际港口智能化发展新潮流。
未来,中远海运集团将持续立足产业链经营,坚持客户驱动、效率驱动、技术驱动,围绕“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数字化供应链服务生态”,推进航运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引领构建航运业绿色智能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