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技术被不断推进并广泛应用于各大行业。航运业作为一个传统的行业,数字化发展也已进入快车道,短短几年间便已经在全产业链渐次铺开。近年来,中远海运散运天津共享中心一直致力于数字赋能,协助航运主业提升行业竞争力,依托自身优势深耕信息化领域,在项目实施、技术创新、数字赋能等领域结出累累硕果,助推散货运输高质量发展。
紧扣高质量发展,数字发展谱新篇
站在“十四五”规划的新起点,围绕海洋强国和航运强国,随着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推进,中远海运散运对生产经营管理信息系统(BMS)进行升级改造。天津共享中心在BMS升级改造项目中,引入新的技术架构,实现公司生产经营的全流程和业务操作在系统上全覆盖,提升系统先进性和扩展性;优化业务流程和系统操作,提高业务流转效率,满足公司改革和管理提升的需要;坚持用户至上原则,致力于每一个细节的反复打磨,为用户持续带来优质的使用体验。经过全新改造的BMS,目前已经在中远海运散运11家经营主体顺利上线。
打破数字壁垒,消除系统隔阂。天津共享中心着力打通BMS上下游系统产业链,与相关业务系统进行互联互通,目前已经与中远海运船代公司PAS系统、集团税务系统完成对接,有效提高了操作效率,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并配合集团SAP系统升级,完成了SAP会计核算标准化功能的开发。
结合管理提升,做好资源整合。围绕BMS项目的实施,天津共享中心在智能化分析和大数据研究及应用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通过建立数据采集平台,促进海量数据的应用增值,把公司业务数据上升到“数据资产”的高度,推进公司经营数据从“静态管理”向“动态集成、智能分析”转变。对公司自有船舶动态抵离港自动计算准确率高达95%;将港口时间成本、使费数据分析结果以预警提示等方式展示给业务人员,为业务开展及公司决策提供辅助,实现公司信息系统由“业务操作”向“经营辅助决策”转变。
BMS项目开发团队用自己的行动肩负起了公司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重任,以技术驱动业务,在项目中培养了一大批业务、技术复合型人才,为公司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数字化、信息化系统的支撑,为公司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坚定自主创新,“北斗”指引新航程
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覆盖亚太地区、开启全球组网,“北斗”已经不只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导航定位服务,而是在道路交通、铁路、测绘、渔船、航空等多个行业中得到应用,并呈现出更为广泛的发展趋势。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自2018年起,中远海运散运天津共享中心提前谋划、及早部署,在行业内率先进行北斗系统应用方面的深度研发,先后联合业内专业科研院所,在航运领域首次同时在船岸两端建设北斗应用系统,完成了船端交换机和岸端指挥机的定制化研发,实现了北斗定位和短报文的收发功能,并成功上线试用。截至目前,中远海运散运已有81艘船舶安装了北斗系统应用设备。
利用北斗应用平台,依托电子海图和气象信息,天津共享中心组织精干力量强力攻坚,创造性地将北斗船位数据与生产经营、船舶调度和管理、船员管理等业务进行有机结合,实现了岸基人员对公司船队全面、及时的跟踪监测,保证了公司经营的安全性,提高了船舶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了公司的业务管理能力。
此外,利用北斗应用项目中积累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天津共享中心根据业务管理需求,迅速开发了海啸预警系统。该预警系统可以根据船舶运行轨迹和历史航迹,通过电子围栏技术,向船舶及岸基发送实时预警信息,从而有效提升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响应速度,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公司船舶的运营、管理安全。
北斗系统在船舶运输方面的应用正在展开,促进船舶运输业数字化、智能化、高效化、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中远海运散运做好北斗导航系统的应用研究是服从大局、顺应大势、主动作为的实招硬招,彰显了央企响应国家战略、勇当排头兵的责任感和使命担当。
推进数字赋能,船岸一体促融合
多年来,中远海运散运天津共享中心在船舶信息化理论研究、技术创新、船岸一体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伴随着船舶在线工作的普及,网络安全威胁已成为航运公司面临的关键风险点。天津共享中心提早部署,自2019年起,先后在桃花海轮、岱山海轮上进行了探索性的网络安全加固改造和理论验证工作。经改造后的两轮至今运行良好,未发生任何网络安全风险事件。其理论成果《船舶网络安全管理纳入SMS的技术措施》发表在《世界海运》杂志上,广受业界认可。
破解船舶痛点,勇于创新攻关。船舶工作环境相对恶劣,船载商用服务器冗余繁杂、运行不稳、故障频发,且无随船专业IT人员,导致解决问题周期漫长。天津共享中心根据多年船舶信息化建设和维护经验,针对痛点开展创新攻关,自主研发了船舶专用的超融合工控服务器,采用目前业界前沿的超融合架构,部署了业界先进的虚拟化平台,不仅提高硬件资源使用率,实现集中化部署、标准化管理,而且保障了数据的安全性和信息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依托船舶数据,辅助分析决策。船舶是公司主要一线生产部门,船端数据对公司的安全生产、安全监督、运营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集团和中远海运散运都把建设船端数据中心作为一个重要任务。天津共享中心编制完成了《船端数据中心建设方案》,借助前沿技术,整合各船舶相关数据,搭建船端数据中心,为岸端数据集成分析平台提供可靠数据源,形成数据资产体系,帮助公司管理者利用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深入洞察并快速制定相应决策。
天津共享中心依托公司拥有世界上最大干散货船队的优势,发挥信息化技术专长,在干散货船舶信息化细分领域持续深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中远海运散运所属船舶开展数字化转型进行了有益实践。
坚持党建引领,砥砺奋进勇向前
成立三年多以来,中远海运散运天津共享中心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创新为核心、以客户为导向、以人才为依托,以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创新性建设为重点,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开展实践创新,彰显担当作为。天津共享中心每年组织开展技术创新课题研究及劳动竞赛工作。截至目前,已经有133个创新性课题结项,其中大部分已转化到应用项目中实施。党组织引导党员群众加强学习意识、主动意识,鼓励争当先锋队员,从“要我干”到“主动干”,进一步构建爱岗敬业、建功立业的工作常态。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创新“保驾护航”。天津共享中心与专业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针对公司技术特点开展了专利和著作权保护,公司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能力得到稳步提升,员工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得到有效加强。截至目前,天津共享中心共申请著作权9项,“船舶在港状态的监控方法”“基于历史数据追溯经过选定区域船舶的方法”等5项专利正在申请过程中。
筑牢网络屏障,保障信息安全。天津共享中心着力强化内网隔离防护、重点系统威胁监测、分支机构安全等方面建设,搭建了网络安全集中运营平台。积极参与专项保障任务,安排人员7×24小时现场值守,均未出现丢分项或被攻破情况。努力落实集团下发的网络安全预警,并定期开展BMS应急预案演练等工作,全力保障公司网络信息安全。
创建先锋队伍,强化创新引领。天津共享中心以集团命名“中远海运集团职工创新工作室”为契机,设立“董恒竞职工创新工作室”,由34名IT技术骨干组成,平均年龄39岁,硕士及以上学历15人,获高级职称8人。工作室充分发挥党员、青年的生力军作用,将员工的工作热情转化为做好工作的不竭动力,着力加强跟踪研究前沿技术,扩充研究成果在公司的应用,助力公司数字化转型蓝图建设。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既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数字航运,引领未来”,天津共享中心紧抓数字化发展的机遇,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不断扩大数字化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助力公司经营管理水平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