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耀华轮的“老和”

发布日期:2022-05-06
作者:胡显魁
字号:[ ]

  “吱吱吱——”伴随着声音,一个身着中远海运橙色工作服的身影出现在甲板上。墨镜加面罩,防护鞋加手套,全副武装地娴熟操作着等离子切割机开始了对STOP(止移墩)的热工作业。作业完成后,卸下防护装备,露出古铜色的手,汗珠顺着安全帽滴落下来,八字眉随之舒展开,黝黑的脸上露出爽朗的笑容,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

  没错,他是中远海运特运半潜船队的一名老兵——水手“老和”。“老和”大名和强,是个土生土长的陕北汉子,1米75的个头,为人随和,是活跃在半潜船队里的一名多面手。

  老和出生在一个陕北的小山村,那里群山环绕着黄土地,还有一条经年流淌的秀丽小河。他与海牵扯不断的缘分,或许就是从小时候抓到的第一只河虾开始。童年的美好回忆,郑和七下西洋的传奇故事,让他对那片蔚蓝的大海充满了向往,从此在心底萌发了立志当海员的梦想。

  不过老和没想到第一次的航行记忆是如此深刻。那是他上公司“大”字号船舶的实习航次,时值八月,在国内港口装完货至印度卸货,当船舶按计划航行至印度洋时就遇上了无情的季风,船舶横摇幅度达30度以上,头晕、呕吐……反应严重,第一次上船的和强感觉简直像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不能再回黄土地,要对得起江东父老。”怀着这种朴素的信念,最终他挺了过来。考验过后梦想的轮廓更为清晰,从此,他奔赴五洲四洋的脚步更为坚定。在致远口轮甲板上,开叉车、烧电焊、割气刨、摆立柱,每项工作几乎都能看到老和忙碌的身影。半潜船备舱、平舱工作量大,加班加点、连续作战的情况较多,每次他都是坚持到最后的一个,收工前仔细检查现场,收拾好工具,关好机器电源。

  在甲板的维修保养工作中,由于他业务熟练、技艺精湛,难活技术活也总是由他带头去做。比如半潜船下潜装货前,货物前后立柱和STOP的定位,位置、高度十分讲究,大副和政委按照配置图确定后到现场勘察,决定是否需要调整。当调整位置时,5米高的立柱需要用叉车精确定位,再电焊固定;当需要调整高度(如配载货物吨位重量较之前减轻)时,5米高的立柱则要用等离子切割机切除部分(30-50厘米)以达到装货要求。和强成为了这些工作的主力,他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过硬的技术保障了船舶的安全和效益。

  作为一名海员,大部分时间都在海上,与家人本就聚少离多,近两年持续暴发的全球新冠疫情,更极大地影响了海员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2021年12月,和强在致远口轮已经工作了近8个月,按规定可以下船换班。船抵珠海港,按照当地防疫要求隔离21天,手续完备,一切正常,正准备收拾行李,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换班当天接到西安突发疫情、他家所在社区被封的消息。妻子独自带着小孩隔离在家,亲属作为医护人员奋战在防疫救援一线。面对德尔塔变异毒株在西安迅速蔓延的严峻形势,虽归心似箭,迫切想见到家人,但考虑疫情因素,最终他放弃回家的念头,选择了就近到广州黄埔船厂接新耀华轮,并迅速投入到船舶下水首航营运等各项工作中。“老婆,原谅我,暂时回不了家,我又要上船了。你们在家过好年,我在船上就能过好年,等西安战胜疫情我就回来!”朴实的话语让家人热泪盈眶,其“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更深深感动了身边的人。

  坦道如砥,履过蒺藜。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像和强一样的海员脚踏浮动国土、耕耘蓝色碧波,植根于这片蔚蓝的梦想无怨无悔,每一天都站在甲板上捧接天边第一缕初升的阳光,每一日都啜饮这孤独恪尽职守航行在五洲四洋,这个蓝色的星球才能生生不息繁荣运转——就像有一句话说的好:全球贸易大动脉里流的是什么?原来是海水!

  (作者单位系中远海运特运)


首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