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他们是航道上流动的明灯,一束束微光聚集在一起,照亮前方的航程。在“五一”劳动节到来之际,我们向这群心中有梦、眼里有光的“海上最美逆行者”致敬,同时也把这份敬意献给每一位平凡岗位上的劳动者,感谢你们让流动的时光有了精神的刻度,用辛勤的付出诠释了劳动之美!
驾驶台的汽笛声
任何节日,驾驶员的值班工作都与平常一样,日复一日昼夜轮替。若说机舱是船舶的“心脏”,那驾驶台就是船舶的“大脑”,是它带领我们驶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领略世界各地的异域风情,不断拓宽我们每一位船员的眼界。
航行安全,是船舶的头等大事,也是前提条件。中海印度洋轮船长从业20余年,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和驾驶技能,他经常利用空闲时间组织驾驶员培训学习,要求所有驾驶员都要熟悉国内外港口的航道、PSC、海关等检查注意事项;驾驶人员在航行值班过程中应加强瞭望,加强远近距离配合观测,勿过度依赖单一助航设备,应经常用视觉、听觉观察海面状况,避让时要坚持“早、大、宽、清”。
“呜……呜……呜……”既是船舶汽笛声,也是提醒船员们要警钟长鸣,要求大家时刻保持对航行安全保持敬畏之心。
机舱里的轰鸣声
当一只脚跨入机舱的门框时,映入眼帘就是一座座如同小山丘的机器设备,扑面而来的是夹杂着机油味的热浪,耳鼓传入的是机械轰鸣的马达声,机舱是船舶的心脏,就是靠着它,船舶才能有足够的动力驶向深蓝大海。所以,船员们都习惯于机舱里正常嗡嗡嗡的声音,它是让我们感觉到最安稳、最踏实、最动听的声音。
五月,正是初夏的开始,但在机舱里,一年四季只有一个季节——温度经常超过40摄氏度的盛夏。尤其在进行主、副机吊缸等作业时,轮机部的兄弟更是挥汗如雨。他们对待设备就像照看孩子一样用心呵护,每天认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巡视机舱每一个角落,微小的参数变化都会引起格外关注,及时发现设备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
疫情期间,设备服务商无法上船对关键设备进行维保。为了不影响船舶正常运行,轮机部牢记“守护好船舶心脏,为船舶保驾护航”的初心和使命,主动作为,提前筹划研究、维护修理好各项设备。
甲板上的叮铛声
甲板上的水手们是船舶上奋战在最前沿的一线员工,从船舶靠离港到甲板的维修保养,处处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
当船舶靠离港的时候,船艏和船艉的绞缆机发出“啧啧啧”的声音,意味着我们即将到港或离泊。系解缆工作看似简单,但万不可掉以轻心,在系解缆工作时,全体人员都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确保一切安全。
航行中是甲板维修保养的好时机。“叮叮铛铛、叮叮铛铛”,在船上总会听到这种忙碌的声音。敲锈、打磨是维保的基础工作,他们个个全副武装,头戴安全帽,眼戴护目镜,手持气泵榔头等。在烈日下工作,他们的脸颊被晒得通红,汗水流过他们的脸庞,工作服早已湿透,长时间弯腰和下蹲导致腰背酸痛,但没有一个人有任何抱怨。通过他们的辛勤劳动,船容船貌焕然一新,喜迎五一国际劳动节。
厨房里的炒菜声
民以食为天,在船上的一日三餐对船员来说更是如此。在这特别的节日里,大厨和大台可以说是最亮眼的劳动明星,因为“管”着中海印度洋轮25位船员兄弟的胃。
节日准备加餐,可在近50天的远洋航行里,新鲜蔬菜和配菜都已经消耗殆尽。但经验十足的老大厨铿锵有力地回答:“八菜一汤,绝对没问题!”接近傍晚,厨房里就响起了“刺啦刺啦”的声音,原来煎的、炒的、炸的各种菜品齐上阵,大厨和服务员一边哼着小曲,一边挥着勺子,两个人忙得不亦乐乎。红烧桂花鱼、爆炒牛肉、香炸对虾等一道道美食陆续下锅,下班回来的兄弟们从楼道里路过就闻到了美食的香味,口水油然而生。晚餐时间,大家就聚在一起,乘着海风,在夕阳的余晖下尽情吃着、聊着、乐着,心情无比舒畅,给这个节日增添了无限风光。聚餐结束后,他们还要收拾饭桌,政委问:“今天是劳动节,累吗?”他们回答说:“今天是船员们的节日,给兄弟们补充营养,再累也是值得的。”
生活区里的欢笑声
生活总是需要一些仪式感才显得更有朝气。每逢节日,船舶工会都会举办各式各样的活动,例如:体育健身、棋牌娱乐、生日PARTY、歌咏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载体,大家相聚在一起,畅谈趣事,让船上充满了更多欢声笑语,营造良好的船舶氛围。
当结束一天的工作生活后,回到了自己房间,船员们习惯通过微信、视频等方式向家里报平安。家,是船员心灵的港湾,是船员工作动力最坚强的后盾。在通话里,特别是孩子的一声呼喊、亲人的一声问候,那一刻幸福感不言而喻。走在楼道里,经常听到房间里传出“哈哈哈”的欢笑声,我想这应该是船舶最和谐的旋律,可以感受到大家心中都充满了爱,心中都装满家的温暖。
在船上,无论是什么节日,对于船员而言,都只是平凡的一天。他们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把初心体现在行动上,把使命落实在岗位上,为中远海运建设世界一流船队作出积极的贡献。
(作者单位系中海印度洋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