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爱情

发布日期:2022-05-06
作者:顾金龙
字号:[ ]

  “好女不嫁撑船郎,日日夜夜守空房。有朝一日回家转,带回两件破衣裳。”这是旧社会浙江一带妇女常常哼起的家乡小调。但出身于象山石浦做桐油生意大户人家的我的母亲吴翠凤,却硬是嫁给了宁波镇海“撑船郎”顾炳全。

  父母的婚姻仿佛是上天安排好的。父亲顾炳全出身于一个盐商大家庭,从小聪明好学,更立志从镇海走向世界。他年纪轻轻就考进了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南洋公学)船政科(吴淞商船学校前身),毕业后成了一名远洋船员。母亲因为多次随她父亲上船送桐油(当时的大桅船都要用桐油来保养),认为那些豪情万丈、心胸开阔的海员才是真男儿。那一次,母亲又上船,一眼就看中了英俊潇洒的三桅船轮机员,也就是我的父亲,从此相识相恋、结婚成家。

  嫁给一个“撑船郎”的确是有生活的艰难。父亲每次出海几个月才回家一次,母亲又生了我们5个孩子,生活艰辛可想而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父母就靠着一封封家信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思念之情。对于海员来说,家书其实比万金还珍贵。那一封封平安信像一条红线,不管远隔重洋都把两个人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那个年代,每一封家信不但要辗转好几个国度,而且要过几十天甚至几个月之久才能抵达船员手上。父亲经常说,在异国他乡,唯一能令他动情的就是收到亲人的家信了。每看到家信,珍珠般的热泪便滴落在情深意浓的信纸上,此后所有的日子心里便有了牵挂和寄托。

  海员伟大,我的母亲更伟大,既要与长期相思之苦拼搏,还要为自己的理想和事业拼搏,更要同繁重的家务、教养子女、赡养老人之艰辛拼搏。她的生活里充满了期望和送别,但她也始终把支持父亲出海作为自己的天职。尽管两人因此不能经常团聚,但印象中母亲从没有怨言,也从不肯把家里的困难告诉父亲。母亲曾动容地对我说:“在船上,我见过他们热情忘我的工作场景,看过他们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热火朝天的工作场面,他们才是真正的男子汉。”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父亲经历了海上封锁、商船禁航,被迫滞留英国8年,直到战争结束才回到上海。1949年,父亲又从台湾毅然驾船回到上海,受到中央政府、交通部的嘉奖,此后又积极参加新中国的航运事业,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他的事迹还上过报纸,这一切都跟母亲默默的支持分不开。父亲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教书育人10多年。但他做了大半辈子的海员,算起来那些年真正在家的日子却只有3年左右,让人感慨,而父母的爱情故事则令亲朋好友唏嘘不已。可以说,父亲人生航海图上的航线有一半是母亲画的,如果把他们40多年来往家信连在一起,可以在海上筑起一座雄伟长城。

  【作者系中远海运能源退休船员】


首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