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非洲最大疫苗厂搭乘中波轮船出航(附图片)

发布日期:2022-05-13
作者:仲波
字号:[ ]

  5月8日一早,上海罗泾码头外,一艘艘大小货轮在长江里来往穿梭,码头旁,待装货物一字排开,一派繁忙景象。

  伴随着一声清脆的汽笛声,中波轮船股份公司皮莱茨基轮满载货物,在拖轮的牵引下缓缓驶离码头,正式开启首航。这艘疫情期间“诞生”的新船,首载承运的是我国出口摩洛哥疫苗工厂整套设备,为全球抗击疫情、共建“一带一路”、保障国际供应链稳定贡献新的力量——

  重大项目 艰巨任务

  总部扎根于上海、有着70多年历史的中波公司,为该项目提供自上海工厂至摩洛哥卡萨布兰卡疫苗工厂“门到门”全程物流服务。船舶抵达摩洛哥卡萨布兰卡港后,将通过“直卸直送”方式将货物以最快速度从港口运抵目的地组装。

  作为中国出口非洲最大的疫苗厂,该项目由摩洛哥国王亲自主持推动,摩洛哥王国驻华大使馆多次来函来电关心项目进程。工厂竣工后,预计将实现非洲地区20多种疫苗(包括3种新冠疫苗)的当地生产,可满足整个非洲六成以上人口的疫苗需求,将为全球疫情防控和疾病防治发挥重要作用。

  项目意义十分重大,但运输任务也异常艰巨。该项目总计近4万立方米,包含118个大型工厂模块设备,货物占地面积达1万平方米,近1.5个标准足球场大小,并且有运输质量要求高、发运量大、交货期短等严苛要求。然而项目发运期时值上海疫情封控管理,更为这个上海制造、上海出口、中波承运的项目进一步增加了难度和不确定性。

  保通保畅 尽显担当

  特殊时期,彰显特殊担当。面对严峻疫情挑战,中波公司周密部署、精心安排,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采取员工现场值守、封闭办公和居家办公相结合方式,有力保障生产经营不断不乱、服务质量不减不降。

  从3月下旬开始,中波公司相关业务人员迅速入驻公司封闭办公、值班值守,保证客户对接、总体策划和组织实施等工作有序推进。项目组对项目节点情况进行评估,充分发挥公司在重大件、项目工程运输领域先发优势和丰富经验,整合资源、倾力服务为客户规划出包括工厂提货、装港堆存、按序装卸、卸港直提、公路运输等在内的“一站式”全程运输服务方案,并根据疫情发展形势,综合各方面因素,动态调整各项预案,千方百计攻坚克难,全力确保此项上海制造的“硬核项目”如期、安全、高效启运。

  多方协同 共克时艰

  此次皮莱茨基轮顺利完成装载任务,是中波公司与客户、港口、船厂以及相关主管单位携手努力、共克时艰的结果,体现了各方全力保障国际供应链畅通的责任担当。

  在货物工厂提货期间,正值上海及周边地区均实施了严格的防疫管控,卡车运力严重不足。面对困难,中波公司科学规划发运计划,调度车辆“两点一线”专班运行,并与工厂、码头提前协调“无接触提送”流程,最终把货物从工厂有序分批运抵码头。

  项目物资占地面积大、车次数多,且在装船过程中有严格的积载顺序。中波公司同上港集团罗泾码头方面深入沟通、设计对策,克服复工复产初期各项资源紧张,为该项目专辟工班和场地,保证车辆抵港后随到随卸,并对抵港货物堆存位置和装船计划进行信息匹配,实现高效、准确的定位和拣选装货。

  皮莱茨基轮是中波公司订造的4艘62000载重吨多用途重吊船项目中的第3艘。作为首航船,皮莱茨基轮于4月30日顺利从江阴船厂驶出,当天下午便靠泊上海罗泾码头装货,成功实现新船交接与生产经营的无缝衔接,为以最快速度完成货物装船任务提供了重要保障。

  金字招牌 历久弥新

  中波公司是新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成立70余年来,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远洋运输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国际航运界铸就了响亮的“中波”品牌,成为中波两国合作的典范、友谊的象征。

  近年来,中波公司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价值创造为引擎,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按照打造“一体两翼”发展格局的总体战略目标,以航运为主体,以长三角、中东欧两大区域物流平台建设为两翼,全力打造专业化领先型航运物流综合服务商。

  今年恰逢中波公司总部搬迁至上海60年,立足新起点、启航新征程,中波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朱德章表示:“中波公司在逆境中诞生,在困难中奋起,形成了鲜明的精神品格。公司在疫情防控中始终保持生产经营不断不乱,既锻炼了队伍也积累了战胜困难的成功经验。中波公司将充分发挥70余年的远洋运输经验和专业化优势,竭诚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一如既往地为助力全球疫情防控、保障国际供应链稳定贡献中波力量!”

首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