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小区“疫”线当队长

发布日期:2022-06-10
作者:张楠
字号:[ ]

  战“疫”做先锋

  “倒春寒”的晚风吹得我直打哆嗦,穿着棉袄都觉得冷。我独自坐在楼栋口值守,这是我第一次认真看这个居住了5年多的小区,冷冷清清,没有了往日的喧嚣,让人不由得有些伤感。

  面对充满未知的封控生活,如何安全有序组织核酸检测?如何保障小区居民基本生活需求?正在楼栋值守的我不由地陷入沉思。这时,组建小区年轻志愿者团队的想法突然从我的脑海里冒了出来。

  现在回想,当时真的是说干就干。值班结束后,我便去小区的几个购物和亲子微信群里呼吁招募邻居组建小区邻里互助群。民以食为天,非常时期解决民生问题可能更容易引起共鸣,因此我的第一个招募令便是征召公益团志愿者。当天晚上我和两名志愿者就完成了“一票”水果团购和猪肉团购。趁热打铁,我直接抛出现场志愿者招募令,效果喜人。就这样,一个24小时在线的守护小区志愿者小分队“拔地而起”,我也第一时间带着小分队最初的10名队友(含4名党员)正式向居委书记报到,得到认可并安排小区抗疫临时党支部书记与我对接。

  队伍有了,接下来就是建章立制。我和主力队友间仅靠键盘和电话沟通架起了组织机构和临时制度。志愿者小分队团队分现场志愿者“保现场”和线上志愿者“保民生”两个小组。“保现场”小组主要负责协助居委参与维护核酸检测秩序、物资派发、物品消杀、楼栋值守等。“保民生”小组主要负责小区公益团购,初设肉类、蔬菜、日杂等7个基本生活必需品类,“享受型”的团购品类在保民生小组一律谢绝。每个必需品类固定设置团长和财务两名线上志愿者,团长负责对接商户资源统计接龙,财务负责收付款,两人还可以相互帮助和监督。

  小分队“保现场”小组合理制定志愿者岗位分工。封控期间,我们志愿者小分队先后优化修改了5次核酸方案,医护和志愿者的比例为1:4(扫码、消杀、登记、维持秩序),核酸全程耗时从第一次的8个多小时到如今的2个半小时。此外,我们还根据党员活动室较小且没窗户通风容易增加交叉感染风险的实际情况,制定现场和楼栋志愿者对接领取分发抗原试剂的方案。小分队“保民生”小组作为居委的保供物资补充,本着遵守防疫要求、严控商户资质、行为规范自律,固化每周团购日历,关心帮助老弱病残、群租等特殊群体,最大程度地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两个小组互相帮衬补台,最终由“保现场”小组志愿者负责开着三轮车为居民解决“最后100米”的团购物资配送任务。

  面对抗疫初期的诸多不定因素,我将闹钟常设为早上6点、上午10点、下午13点、晚上19点和夜里23点。每次响铃,我都要顶着“熊猫眼”查看对应工作群,关注次日何时核酸、几组医生、开团动态、抗原物资分发和小分队工作例会等。根据不定因素适时调整当日队里的工作安排。平均每天10个小时以上的工作量已成为我建队50天以来的生活常态。

  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感染风险及每天超负荷工作,对队里每一位志愿者而言都带来无法规避的心理压力。尤其还要努力化解团队队员间各种纠纷的焦灼、被居民误解失落伤心时的无助、核酸结果迟迟未出时的恐慌、自身志愿者行为不被家人朋友理解时的无奈、志愿者和居家办公及带娃的矛盾……面对这一切,我会鼓励队友们既然选择了开始,就要做到有始有终,站在团队角度思考问题,多一份换位思考和利他主义,一切以夺取抗疫胜利为首要目的。当看到核酸秩序一次次优化,老人不再因为没有物资而担忧,物业不再因为堆积如山的快递发愁时,所有委屈也就释怀了。

  当我们穿上这身“战袍”,我们就是抗击疫情的战士,是肩扛社会责任的中流砥柱,我们应该也必须勇毅前行。从抗原分发到核酸检测,从民生团购到互助救济,从答疑解惑到政策宣传,从物资配送到爱心捐款,从天微微亮到暮色深沉,我们小分队用“天使白”“志愿红”“藏青蓝”,齐心协力地守护着小区居民的“健康绿”。守望相助、同舟共济,我们用初心、责任和担当为小区全体居民构筑了一道道安全防线;用勇敢、大爱和坚守践行着“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时光如海,每一朵浪花都是记忆;星光如炬,每一束微光都是信仰。这一轮席卷上海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切身体会到了“倒春寒”的严酷。这是一段艰难的岁月,但是我坚信,经此一“疫”,党员志愿者小队长的精神印记将伴我终生,“闻令而动、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精神会给我未来工作生活中增添更多信心和力量。


首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