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足“四门功课”推动“四个转型”(附图片)

发布日期:2022-07-15
作者:郭秋旺 田文
字号:[ ]

于国企而言,推进资本布局更加优化、结构调整更加合理、高质量发展动力更加强劲,既是三年行动方案的重点任务,更关系着国有企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中,能否彰显其作为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的价值地位。作为中远海运集团“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重要力量,舟山中远海运重工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嘱托,始终将做强赋能集团“大国船队”主营业务、发挥赋能产业价值贡献作为深化改革的行动方向,聚焦主责主业,坚定推进业务优化和结构调整,通过做足“四个功课”,推动“四个转型”升级。

向“双高”转型,上好主营“专业课”

聚焦核心主业,增强主营业务行业竞争优势,凸显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等“双高”业务的品牌地位和利润价值,这是舟山中远海运重工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

坚定“大、优、强”的修船战略。近年来,舟山中远海运重工以稳定常规修理总量为基本盘,以突出“双高”业务贡献为增长点,彰显“量与质”双轮驱动的价值,形成了以超大型集装箱船、VLCC、LNG/LPG、豪华邮轮、化学品船、特种船、海工装备为主要修理改装船型的业务格局。

始终关注效能和效率提升,强调对标一流管理。推进ST标准工时考核,船舶坞期控制由“天”精确至“小时”,核心控制周期在行业内始终保持领先。2020年,修船业务收入首次超过造船;2021年,修理改装船舶数量达到245艘,超过企业规划产能。近年来,修船效益及品牌地位稳居中国前三、世界前列,成为“世界修船看舟山”的重要名片。

打造“精、专、特”的造船品牌。坚持“效率、效益”双对标,补短板、锻长板,这是深入推进“学川崎”的真实体现。近年来,专注建造成熟产品、优势项目,并积极探索“绿色、低碳、智能”新船型,不断提升精益管理水平,实现了造船能力的聚焦与增强。

2019年至今,船舶建造按期完工交付率、主要节点按时实现率均保持100%。其中,15.2/15.4万吨穿梭油轮建造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从锻造豪华邮轮到脱硫改装等修船业务“长板”,到打造成熟产品、优势船型的造船业务“精品”,通过不断推进业务优化和结构调整,提前一年完成了国务院国资委要求的三年扭亏为盈的奋斗目标。

向“结构优化”转型,上好非船“选修课”

抢抓机遇,一方面靠自身的改革创新,另一方面更要抓住融入地方经济发展的历史机遇。近年来,随着世界油商大会影响力的增强以及鱼山岛绿色石化基地的建设,浙江舟山打造“清洁能源转换示范区”的步伐日益加快。

舟山中远海运重工以“技术”和“政策”创新为驱动,抢抓海上风电、储能设备、氢能源等非船业务发展机遇,不断增强抵御修造船业务周期性经营风险的能力。

开拓油品钢结构业务实现新突破。2020年11月,与浙江自在盛达集团签署中奥能源油品储运扩建工程框架协议,工程项目涉及29座储油罐共计2万余吨钢结构工程。截至2021年11月,油罐钢结构工程全部完工,项目创造数亿元产值,这也标志着企业向油品钢结构等“非船”业务迈出了关键一步。

同时,坚持“赶超行业标准、建立自主模式”的发展思路,相继通过了“中国钢结构制造企业一级资质”“欧盟钢结构资质认证”“国际焊接体系认证”,为后续承接油罐、桥梁等钢结构工程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探索构建清洁能源新业务增长点。紧盯浙江舟山发展LNG、氢能等新能源发展机遇,建成了LNG车间,超大型LNG双燃料动力船舶修造技术相继通过GTT、BVS、CCS评估审核。2020年6月,与江苏华滋能源签署液化气船修理及LNG双燃料动力船舶改装战略合作协议;2021年8月,完成LPG船“法必侬”修理改装工程。

同时,继续加强与地方政府在风电、氢能、海洋牧场、海上浮岛等新能源、新经济业务领域的合作,不断探索拓展清洁能源等非船业务,努力实现新的业务增长点。

向“核心资源”转型,上好人才“培养课”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也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任务之一。近年来,舟山中远海运重工坚持总体布局、纵深推进,在制度约束、奖励激励、人才成才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激发新动力。根据集团“三项制度”改革总体任务部署,制定了涉及3大类、15项任务的改革清单,相继完成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组织机构精简优化等工作。目前,组织机构由25个部门优化至20个,中层干部职位数由60个精简至51个。通过“三项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干部职工工作效能显著提升。

职业通道和薪酬激励焕发新优势。不断畅通人才发展通道,建立了经营管理、业务生产、技术研发三条职务晋升通道;优化完善了薪酬体系,推行了“超额利润分享”、“职称及学历提升专项补助”等激励措施;面向全体青年员工,开展“人才工程”“领航工程”专项行动,为五大类人才库提供了更丰富的人才资源。公司还加大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每年开展“班组建设行动”,涵盖班组管理、效益改善、技能提升等10余项课题。近年来,相继承办了浙江省、中远海运集团职工技能竞赛,累计7人次获得浙江省“金蓝领”称号,农民工班组长代表刘文富、张丽娟相继获评“全国优秀农民工”“浙江省劳动模范”“舟山市巾帼标兵”等荣誉。

向“绿色智能”转型,上好创新“必修课”

身处“两山”理念的发祥地,舟山中远海运重工着眼未来修造船行业新变化、新形势、新模式,全面落实“双碳”战略,以“创新”驱动“绿色低碳、数字智能”船厂转型。

探索创建“智慧船厂”迸发活力。经历了扭亏治困的过程,更深刻地认识到增强科技创新实力,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加大科研创新力度,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在船型研发、人才能力提升方面取得显著成果。2021年,15.2万吨穿梭油轮研发建造及产业化项目获评浙江省科学技术成果,绿色节能支线集装箱船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项目荣获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2019年,“智慧船厂”建设步伐有新突破,达成了浙江首个“5G+船舶造修智能化”战略合作,建成了国内修船企业最高水平的防台及修船指挥中心,并相继实现了国内首次无人机“双盲”环境下货油舱近观检验和首次船舶5G远程检验,检验效率均提升30%以上。

率先建设“绿色船厂”彰显担当。推进绿色革命,这是近年来践行“两山”理念、与地方政府融合推进绿色发展的新实践。2018年,率先推广修船超高压水除锈,彻底实现传统打砂除锈作业新革命,其国产成套化研发成果领跑国内,摆脱了对国外技术设备的依赖,相关成果在舟山地区和系统内船厂推广,已然成为中国修船企业实现“绿色革命”的改革先锋。目前,牵头组织绿色修船行业联盟,编制的浙江自贸区“绿色船舶修理企业规范管理”入选了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六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项目。

发展清洁能源,建设碳零排放工厂。2018年11月,与浙江省水利水电投资集团合作的屋顶光伏电站项目顺利开工。目前,屋顶光伏电站安装面积超过19.5万平方米,年发电量约1800万度。据估算,电站运行后与传统燃煤电站相比,每年可节约标准煤5220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10吨、二氧化氮排放48吨、二氧化碳14554吨。

近三年间,先后获评“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中国修船行业绿色修船示范企业”,成为国内屈指可数荣获上述荣誉的船舶企业。

改革永远在路上。舟山中远海运重工将始终聚焦主责主业,坚定业务优化和结构调整,纵向挖潜提质效、横向开拓新业务,不断巩固和拓展“做强长板、拓展新板”的第三次转型升级成果,为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做出新示范。


首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