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壮美的沧海

发布日期:2022-07-22
作者:安哥
字号:[ ]

  书海信步

  作为中国文学热爱者,我由衷赞美我国古代描绘锦绣河山的佳篇。然而众多中华古文学作品中,虽然不乏像苏轼“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那样气势磅礴之作,却多是以长江大河为背景的,少有吟咏大海的壮美佳篇。近日从建安时期作品中读到少量吟咏沧海的诗赋,甚觉珍贵。

  公元207年,曹操率军横扫中原,军威大振,随后又乘胜北征辽东。途经滦河入海口时,曹操登上海边的碣石山,眺望茫茫大海,临风敞怀,诗潮汹涌,吟咏出四言诗《观沧海》:大海宁静时,清风拂动,碧波缓缓淌动在巍然耸立、草木茂盛的山岛间;秋风起时,涌起的巨浪穿透峡谷岩石,于是海面浪涛滚滚,随风澎湃呼啸。大海高远无尽,看不见边际,想那日月群星,该就是出没其中的吧?沧海浩瀚,壮丽汹涌,正映衬出这位大政治家、军事家的壮志雄心。难能可贵的是,作为诗人的曹操并没有任这一腔豪情直泻纸上一览无余,而是用了几乎纯白描的手法情融景中,蕴藉浑厚。千百年后,人们仿佛依然清晰地从诗中看见海的苍茫、听到海的涛声。

  数年以后,曹操统一北方业已完成,其子曹丕随父征战多年,深深感染了雄霸天下的气势,也造就了自己的诗才。作为诗人和未来王位继承人,他也渴望成就一统天下霸业,目之所及的江河川流,比起大海,显然不足以衬托胸怀。父亲的海诗启发他写了《沧海赋》。他开首赞美大海为“百川之独宗”,雄浑壮阔:其大,横跨天涯;其远,延伸到太阳消失的地方。其次是气势威壮:巨浪层层,如山峰连绵;涛声阵阵,似千钟万鼓奏鸣!诗人的想象随即深入海的世界,惊险、神奇:无数神鱼巨龟,随波浪翻卷尽情畅游,海空中飞翔惊呼的是各种奇异的海鸟……诗人心潮激荡,忍不住要潜入海中去探险采宝。

  满腹才华、胸有大志、位列“建安七子”之首的王粲,先是在战乱中流落、避难,后来投奔了刘表,然而15年过去,却始终遭遇冷落,因此满心忧愁、愤懑。终于,他这只失意的孤鹊依附到曹操的聚才大树枝头,被真正爱才的君主委以重任。结束失意蹉跎,有了施展抱负的机遇,他自然心存感激,雄心勃勃。当读到曹丕的海赋后,王粲浮想联翩,吟成《游海赋》,畅达心境。诗人泛舟长江,已然被江水的阔大浪急惊骇不已。到了海边一望,他不由惊呼出声:那苍茫水域,根本看不到边际!传说中行走如飞的仙人,怕也没法渡到彼岸吧?跟曹氏父子一样,他也赞美大海的深广,认为它与天际相连,是日月星辰出没所在。同时,他还赞叹大海容纳百川的体量和至尊至上的统治力量。显然,这正是对曹操的赞美和感激。近观洋体,那雄壮的气势更是令人震撼:起伏的浪涛,耸起如巨峰连绵,坠落如峡谷深渊,怒吼声声有如惊雷!写到海中生物珍宝,他也与曹丕一样,用了充满神话色彩的想象。早在《山海经》中,就已经出现像人面人手人足鱼身的“陵鱼”、十身一首的“何罗鱼”、奇光异彩的珠贝金玉……曹丕的海赋中出现了状似凤凰、身体巨大的海中神鸟以及各种神龟巨鳖、彩纹珠贝等等。王粲更是生发奇想:没有根茎却枝繁叶茂的海树随波浮动,使海的世界也不乏翠色;没有双翼却能飞翔在海空浪间的怪禽,与无数奇彩多色的海中神鸟嬉戏呼应;水中更有巨大如山峰的神鱼、双眼有如夜明珠的鲸鱼、背壳有着彩色花纹的海龟、玳瑁……为了映衬大海的美,曹丕和王粲都描绘了海岸美景:山峦起伏,林木葱郁。王粲更是在奇山绿岛间,让玉色珊瑚、兰花桂树遍生,奇禽异兽往来……海的世界更加奇幻而生机勃勃。

  三位诗人最早将大海的神奇壮美留在了中国文学画廊中,并在拓展诗的意境、丰富艺术想象上都留下了努力的痕迹。令人叹惜的是,在以后漫漫千余年的古代文学史上,无论数量还是质量上却未能出现足以称道的描写大海的篇章。西晋文学家木华的《海赋》及以后出现的各类写海诗文,不论在想象、意境,还是描写的真切动人等方面都很难说有所超越。也许是因为我国古代经济文化发展多集中在黄河长江流域,文人们较少临居海洋。在崭新日月照河山的今天,我们开放国门,不断以高科技征服大海、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也在深入发掘大海的美。我们期待出现更多走向世界、足以传世的吟咏大海的诗章。

  【作者单位:中远海运财务(退休)】


首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