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如同一块贪婪的海绵,近乎本能地不断从外界环境中汲取养分。
他,如同一台嘀嗒的时钟,习惯于在精确的行动中厘定事物的价值。
面对未来,“谦虚谨慎,精益求精”仍将鞭策着他不断前行。
他就是中远海运特运货运技术中心总经理蔡连财,被评为2018年度“中央企业劳动模范”。
“勤奋好学”是同事贴给他的个性标签。“这个人最大的特点是好学。”与蔡连财共事多年的中远海运特运半潜船资深港口船长付绍洪说。
认识蔡连财的人都说他的英语水平呱呱叫,和外国人交流零距离;计算机技术顶呱呱,工作中需要编个小程序毫无压力。这两样蔡连财都并非科班出身,而是自学成才。
1991年他从集美航海学院毕业怀着船长梦来到广远时,蔡连财深深感到自己的英语水平距离实际工作需要有很大的差距,于是开始坚持不懈地学习英语。6大本密密麻麻记满生词的64开笔记本,五六个被听坏的录音机、随身听,一百多盒英语磁带,记载了他毫无取巧的学习英语之路。功夫不负有心人,2001年10月,蔡连财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中远航运组织的英语技能测试,被选拔赴美国休斯顿参加DP动态定位系统培训,成为新造半潜船泰安口轮的接船储备人员之一。从此,“船舶控制的另一个高端新领域”的大门在他面前敞开。
此后,随着计算机技术在船舶应用越来越广泛,蔡连财开始自学计算机编程。2000年1月,蔡连财自己组装了一台,这台电脑为他打开了另一扇新的大门。以大学时学过的BASIC语言为基础,他刻苦钻研电脑编程,结合工作实际开发了恒向线计算、测天定位计算、罗经差计算、水尺检验、中英版潮汐附港修正、分时自动计算、大圆航线计算等一系列专为航海人量身定做的小软件。几年勤奋练手的结果是,2006年在康盛口轮任职大副期间,经多次试验修改,蔡连财成功开发出实时通讯软件CAILINK(Co-ordinationAndInformationLINK)。该软件的开发使用,结束了靠对讲器大呼小叫、双手高举黑板来报告船舶状态的时代,极大提高了中远半潜船滑装作业的效率。英国专家甚至为此专门致电休斯顿COSCO-NMA,提醒中方对CAILINK软件进行注册和版权保护。
英语和计算机两项“辅助必杀技”的修炼,不仅打通了蔡连财扎实的成长之路,更为他打开了新领域的大门,帮助他在更高更大的舞台上成就事业,实现自我。2011年6月,中远航运组建成立货运技术中心,蔡连财被委以重任,担任副总经理并主持工作,任务主要是为半潜船、重吊船提供货运技术支持。作为拥有近十年半潜船管理经验的资深船长,蔡连财在半潜船这一领域轻车熟路,而重吊船方面则有待探索。“航线提出的关于重大件、件杂货方面的货运技术支持要求,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我来说几乎都是新问题。”每天面对新的挑战、新的难题,蔡连财“如履薄冰”。另一方面,刚刚成立的货运技术中心,技术、团队都比较薄弱,基础、经验都比较缺乏,而公司新造船不断下水投入营运,工作量巨大。为保证货运安全,首要任务是整理编写相关技术指导文件,推进货运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好在关于半潜船、重吊船货运相关技术,英文资料里内容比较丰富。通过关键词的搜索,很多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相关的知识点,能够从网上得到七、八成,再加上自己在船的货运管理知识、驾驶经验,写出来的文件有理有据,科学实用。对计算机的熟练运用则极大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
“定海神针”是团队对他的评价
货运技术中心重吊船板块的瞿明亮副经理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装运巴西奥运渡轮“面包山”号时,由于“面包山”号长达78.4米,而装运船舶两台克令吊间距才36.7米,超过两倍的长度差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大家都表示“不相信能装上去”。但蔡连财对他的团队充满信心。他表示,大家对装载方案早已烂熟于心,只要设计的方案没问题就能装。最终,“面包山”号成功装船,创造了特运重吊船装载货物体积最大纪录。
成立8年来,跟随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步伐,货运技术中心不断积累经验、挑战极限,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运例:首创重吊船单航次承运7台整机RTG;全球首次在海况恶劣的西非海域成功实施海上平台“运输+安装”;吊装运载体积超16000立方米巴西奥运渡轮;联吊能力700吨的重吊船成功吊装670吨拖轮;5万吨半潜船祥瑞口轮成功浮托安装22115吨超重石油平台;10万吨半潜船新光华轮成功装载超3万吨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平台(FPSO)“希望6号”、超4万吨壳牌Appomattox项目TLP主体结构、242米长浮船坞;此外,圆满完成某国外核电项目等多个全程物流项目,圆满完成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气项目YAMAL项目,顺利中标并开始执行全球最大油气开发项目TCO项目……
这其间,中远海运特运货运技术中心团队不知多少次曾面对“不相信能装上去”的质疑,又或是其他种种困难,而每一次,蔡连财总能带领团队迎难而上,解决问题。只要有他在,大家的心就会变得很安定,有底气。“蔡总在货运技术中心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瞿明亮这样评价道。
而与此同时,蔡连财更为自己的团队感到自豪。他说:“现在的货运技术中心就像一位毕业于知名学府、工作了四五年的年轻人,既具备了一定的工作能力,同时又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他们已经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正努力成为行业的翘楚。”
“敬业担当”是领导给予他的认可
当船员时,蔡连财有一句“名言”:一名好船员,就是让船舶领导放心的船员。“让人放心”,从船舶一线到岸基管理,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当船员时,为了更好地掌握半潜船压载操作技能,他前前后后爬遍了泰安口轮的35个压载舱;为了了解DP动态定位系统操作,他自告奋勇协助高薪聘请来的专家工作,在DP控制台一站就是14个小时。
当船长时,规模大一点的甲板作业和工程项目,他都不分昼夜守在现场;为精益管理,他还设法通过调节压载水、保持合适的吃水差来提高船舶航行速度,节省燃油。
货运技术中心成立之初,基础薄弱,如同一张白纸。“当时面临最大的挑战,主要是公司重吊船、多用途船像‘下饺子’一样投入营运,而货运技术中心的货运工程师都从院校应届生招聘,他们需要有个学习的过程。港口船长的数量,虽然不断地补充,但是仍然赶不上新造船的速度。”
工作中遇到各种各样的技术难题,一次又一次的‘第一次’带来的忐忑和焦虑,曾经让他“苦不堪言”。然而,既然公司信任,把这样的重任交给了自己,就必须做好这份工作。
8年来,在他的带领下,货运技术中心持续推进货运技术的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和可操作化,货运技术水平和团队战斗力不断提升:制定各类货物装卸和绑扎标准,统一港口船长工作规范,2014年7月发布《货运技术汇编》,为方便快捷完成各种运输方案打下了坚实基础;针对货物预配薄弱环节引进MicrosoftVisio软件,实现了30多条船的VISIO配载图全部量身定做,这个做法在中国船公司中是唯一一家;针对高端客户需求组织编写了18个货运技术文件,使重大件系固、衬垫、吊装等关键环节作业实现了自动计算;建立“大丹霞”系列重吊船舱盖的有限元模型,为该系列船露天甲板装重件所需的准确校核提供了坚实基础……
“在半潜船领域,我们通过引进外部技术,例如早期的NobleDenton,现在的DNVGL,在实践中反复应用,掌握了相关的技术,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例如在执行Yamal项目、TCO项目、壳牌的Appomattox项目时,我们完善了工作流程、技术模板,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半潜船运输管理的技术积累,也为重吊船管理提供了借鉴和支持,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如今,只要不是船舶硬件的局限,竞争对手能做的、敢做的,我们都能做到,特别是在海上平台DP整体安装方面,我们的成功案例比竞争对手多得多,市场评价比竞争对手好得多。”从花钱请人做技术方案到完全自主设计方案,从技术受制于人到开创业界先河,8年来,蔡连财带领他的技术团队通过坚持不懈的辛勤耕耘,使中远海运特运货运技术中心成功实现了从追赶到领跑的跨越。
时至今日,货运技术中心已成为中远海运特运的一张闪亮名片。“过程虽然艰辛,但我们始终没有放弃,基本上充分发挥了船舶的硬件能力。我们的货运技术团队也显著壮大了、成熟了。我们可以说是向公司交出了满意的答卷。”蔡连财说。
有人说,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传奇,不过是普普通通的人们将心意化作实际的行动而已。蔡连财的故事,为这句话作出了生动诠释。
冰心说:青年人如果不能像风一样飞扬,便应如山一般的沉稳,而决不能像浮云一样无力地生存。阅读蔡连财的人生故事,我们仿佛看到:海边,一个如山般沉稳的身影,正若有所思地站在那里,凝视着一条条满载远去的船舶,而他的心里,梦想如风一样飞扬……
(作者单位系中远海运特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