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沙尘暴遭遇记

发布日期:2022-08-26
作者:王德章
字号:[ ]

  海员天地海上风

  那一年的八月,伏牛山轮(当时属天津远洋)从埃及苏伊士运河的北端塞得港安全过河,经运河南端陶菲克港,平稳地驶入红海。

  我提早收妥了埃及国家气象电台关于红海沙尘暴的红色预警报告,交给了张船长。张船长是大连海运学院早年毕业的资深船长,向我们传授了很多关于沙尘暴的知识,如沙尘暴的三级预警中红色是最高级别;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四剑客”——风、沙、尘埃和极为干燥的气候;还有,最大沙尘暴的最高移动时速可达每小时160千米。为了确保本次航行安全,张船长作了迎战红海沙尘暴的全船动员,随后全船开展了一系列防患于未然的准备工作。政委、大副和水手长带领一众水手上甲板、下大舱,检查并加固在所承运的进口化工机械设备上的紧固铁索、花篮螺丝和夹扣等,以免货物碰撞和移位。

  果然,船刚驶入红海不久,沙尘暴拌合着强降雨就从船后方火急火燎地席卷而来,船长紧急通知全体船员穿好救生衣。一瞬间,茫茫红海上黄沙弥漫,遮天蔽日,我们的船就像一个醉汉,在红海波涛中跌跌撞撞、摇摇晃晃。呼啸的狂风裹挟着骤雨,雨点竹筒倒豆子般“噼里啪啦”地疯狂地砸落下来。这一幅迷茫海景,虽为时不长,却是我海员生涯中百年一遇的惊心动魄,也是一段刻骨铭心的海上大练兵和大收获:航海人只有风雨同舟、同舟共济,才能共克时艰、转危为安。

  “大海航行靠舵手”,全船一盘棋,同战沙尘暴。张船长在驾驶室冷静沉着地下达着舵令,舵工遵照口令镇定自若地掌控舵轮,把好航向,保持微速前进;轮机长和大管轮两位老师傅督战在机控室;电机师和电助两人互为交换巡视着机电设备,以保证船舶在关键时刻千万不能掉链子;我们报务人员值守在电台,预先打开了船舶遇险求救信号“SOS”/500KC应急发讯机。

  但百密一疏,沙尘暴还是暴躁地打落了左舷外走廊挂着的一只救生圈。就是这只救生圈,之后还引发了一个小故事。

  午夜,洁白色月光倾泻着笼罩在一汪蔚蓝色的印度洋上,我轮昂首高歌凯旋。我正守值在电台,突然听到一个意外的卫通电话,电话那一端用一口纯正的伦敦腔英语自我介绍说是国际海事组织的值班官员,紧接着就是一连串问题:“请问贵轮是COSCO天津公司的伏牛山轮么?船在哪里(经度/纬度)?安全吗?如果有什么需要紧急帮助的记得联系我们。”我恭敬地回答:“是的,我是COSCO伏牛山轮,正安全地航行在印度洋上。您有事,我去请我们的张船长。”他听出了我的迷惑,就解释了原因:原来是吉布提的渔民捡拾到我轮丢失的那只救生圈,及时报告了该国海岸警备队,其后由吉布提海事官员上报给国际海事组织。因不明我轮情况,国际海事组织深感担忧和关注,随后通过救生圈上标注的中英文船名和船籍港,查知我轮电台的船舶呼号和国际卫通识别码,最终找到我轮。确认了我轮安全后,那名官员表示很高兴。以前,我总觉得国际海事组织高高在上,没想到他们会突然给我轮打来这样一个意外的关怀电话,一股热流温暖着我,我感激又礼貌地连声道谢。

  斗转星移,光阴荏苒。多少年、多少人和多少事过去了,这个小故事却历历在目、声声在耳,仿如昨天,记忆犹新。

  【作者系中远海运散运退休船员】


首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