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非接触工装以防止手部伤害

发布日期:2022-09-02
作者:魏同庆
字号:[ ]

  在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过程中,项目生产作业工序复杂,其作业空间有限且机械设备密集给生产带来了巨大挑战。在机械加工、铆焊、组装等诸多工序环节上都需要作业人员手工操作来实现,工人手部与机械设备直接接触的频率较高。根据2018年人身事故伤害统计分析得出,机械设备操作40%的事故受伤部位集中在手部位置,风险占比高居首位。

  为加强安全事故风险教育,降低施工作业损伤率,启东中远海运海工的安全与环保生态监督管理部收集历年安全事故中的典型案例,总结分析手部伤害事故特征及规律后,结合手部伤害风险辨识清单,并依据《机械安全避免人体各部位挤压的最小间距》等相关体系标准,引导公司各部门、工区作业人员积极改善工作方法,推行系列性、实用性、简便的机械设施不自带的辅助型非接触工装件,以期科学高效的减少手部伤害事故发生。

  当前,公司中常见的非接触工装分为小件设备工装类、大件设备工装类、其他设备类,应用广泛,不断发挥成效。

  第一,以S型长柄安全钩为例的小件设备工装。

  面对手部伤害危险有害因素清单,分段工区敢为人先,利用余料自行设计并加工了多功能的S型长柄安全勾,其表面防滑、手柄舒服、结构新颖,具备勾、挂、推三种功能。各个工区推广使用S型长柄安全钩代替手去触摸或接近工件,特别是由动力驱动的运动中的设备,能够避免撞击降低受伤概率,有效地消除和预防手部伤害的潜在风险。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无需走到被吊物下拉揽风绳或用手弯腰铺设格栅等工作方式的转变,也极大地减少了工作强度,让工人更省力。

  第二,以揽风绳为例大件设备工装。

  重工企业使用起重机吊运大型分段或设备时,经常因被吊物晃动不稳,人员采取弥补措施时,极易被被吊物挤压或者砸中从而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事故。因此,操作班组根据实际经验,创新性地利用整根麻绳或尼龙绳制成缆风绳,其成本便宜且可操作性强,在吊运大件物体时系在被吊物的牢固结构件上,通过着力点控制被吊物转动方向,有效地起到平衡与固定作用,化解了人员肢体大面积暴露在危险区域内的风险,避免被吊物意外滑落释放而造成的人员伤害。

  第三,以钢印夹持器为例的其他类。

  常用的焊工钢印是手持立柱结构,钢印与工件为线接触,难以保证钢印与工件垂直以及钢印受力均匀。常年用钢字头和铁榔头逐个进行手工打印,造成相当一部分工人手部受到无法挽回的伤害。为此,现场老师傅针对如何合理地避免直接接触危险点,大胆创新,发挥个人和集体的智慧,最终提出了钢印夹持器这种新型保护措施。其直径大于钢印,高度小于钢印,套在钢印上使用,克服了排列高低、深浅、间隙等问题,更加巧妙磕打出标准的钢印号。小小工具,无绚丽外衣却简单实用,降低用手作业的频次和时间的同时直接保护了劳动者身体安全,创造了不菲的潜在经济效益。

  手部伤害虽不会危及生命,但其造成的影响可能伴随终生,严重时会让劳动者丧失劳动和生活能力,在坚持推行使用非接触工装的努力下,启东中远海运海工员工手部伤害事故数量逐年下降。但消除所有触摸,才能消除所有潜在伤害,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做到手部“零”伤害,其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

  (作者单位系启东中远海运海工)


首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