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改革重组到持续深化改革

发布日期:2022-09-09
作者:吴彦红
字号:[ ]

  扬帆十年 中远海运“奋进新航程、建功新时代”主题系列综述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动力何在?唯有改革

  2022年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专门审议《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指导意见》等重要文件,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这两项重大工作的高度重视;充分体现了对企业改革发展、技术创新、做强做优做大的关心支持;充分体现了企业特别是国有骨干企业在服务国家战略中肩负的重要使命责任和未来需要担当的新使命。

  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是无数航海人的梦想。经过70多年的艰苦奋斗、风雨航程,今天,中远海运集团前所未有地具备建设世界一流的基础和条件。

  改革,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强大动力。

  进入“十四五”,内外部环境、市场和客户需求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新技术进步和新赛道竞争日新月异,而集团内部的重组整合红利已基本兑现,但还有一些深层次矛盾有待解决,集团改革正从重组整合阶段迈入以市场为导向、以高质量发展为标志的深化改革阶段。

  “深化改革阶段”,既是集团所处的发展阶段,也是集团改革的主要特征。

  如果说前期的改革重组为新集团奠定了“坚实地基”。那么现在的改革就是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注入“澎湃动力”,是真正面向未来的深层次变革。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接近建设世界一流的目标,面临的考验越大、改革的难度也越大。

  集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顺应绿色、低碳、智能航运业发展新趋势”的指示精神,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顺应趋势,推出精准破局的“改革举措”。在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的基础上,把数字化转型和科技创新作为两条主线,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完善公司治理,着力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和服务客户的能力,确定了12项重点改革任务,推进实施“3+4”战略,打造全球数字化供应链平台,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其中10项重要改革举措正加快推进实施。

  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让数字化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速。供应链数字化发展正在加速,以电商平台、数字化、信息化、区块链、人工智能、5G为代表的技术正广泛应用于全球供应链、航运业和物流业。集团以“数字化转型”和“科技创新”为两条主线推进改革,符合全球产业发展大趋势,符合航运业绿色、低碳、智能发展的新要求,数字化转型和科技创新为航运这一古老的产业增加了强大动力引擎。同时也倒逼企业的体制机制、管理方式、运营模式发生深刻变革。改革进入新阶段,以数字化转型、科技创新为主线,就是抓住了改革的“牛鼻子”。

  浪潮奔涌千帆竞,踔厉奋发正当时。前期的改革项目持续推进,新的改革举措重磅推出,改革“压茬推进”,蹄疾步稳,成果不断涌现。集团改革力度之大、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

  ——企业治理改革加快推进。集团加快落实《关于中央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的意见》,制定境内直属单位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的实施意见。实行董事长、党委书记“一肩挑”与总经理分设制度,新增6家直属单位实现董事长、党委书记“一肩挑”,8家直属单位配备专职党委副书记,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今年年底前各层级符合条件的重要子企业都实行董事长、党委书记“一肩挑”。推动基层单位修订“三重一大”决策事项和权责清单。持续加强子企业董事会建设,72家应建尽建子企业100%完成了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制度的制定。持续深化董事会授权体系改革,推进授权版本4.0落地。把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数字化转型全面深化。制定《中远海运集团数字化供应链发展规划》《“十四五”数字化转型暨网信规划》,设立数字化转型本部,建立“一部一司”工作模式,即以数字化转型本部和中远海运科技公司为主要工作机构,推进全球数字化供应链建设,发挥数字技术在航运业中的核心作用,以集装箱业务为核心和先行,基于“客户驱动”“效率驱动”“技术驱动”三大原动力构建覆盖全球的数字化供应链体系,通过数字化赋能提升生态链建设能级。集团牵头建立的航运业首个区块链联盟——GSBN(全球航运商业网络),已在国内外11个港口投入生产应用,集运在国内港口无纸化放货比例全部达到90%以上。推动散运船货易、特运数字航运平台、物流远海通等重点数字化转型项目实施。船货易上半年平台成交量8611.86万吨,同比增长23.62%。2021年,集团内外贸电商平台成交箱量分别达到79.5万TEU、104万TEU,增幅分别达到50%、187%。

  ——绿色低碳智能化加快实施。集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以科技创新本部、上海船研所和中远海运重工“一部两司”深度融合的科技制造事业群改革。落实党中央“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开展新能源、低碳与减排技术创新,持续推进船舶清洁能源应用,降低碳排放强度和综合能耗水平,发挥绿色低碳智能在航运业中的关键作用。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院士工作站等科研平台作用。加快低碳新能源项目建设,完成甲醇双燃料动力23000TEU集装箱船项目方案论证和简要技术规格,完成甲醇双燃料动力33万吨矿砂船项目技术论证,推进海峡零碳客滚船项目。投资建造700TEU级长江干线全电池动力零碳排放集装箱船。初步完成智能船端和岸端数据中心建设,已安装船端数据平台的船舶59艘,其中已交付35艘。加大岸电使用力度,年累计用电量超过5800万千瓦时,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多区域推广。IRIS4系统通过人工智能生成的空箱调运计划比例,已提升到50%。集团与东风汽车、中国移动联合打造“智慧港口2.0”在厦门远海码头正式启动商业化运营。

  ——改革试点项目成功推进。集运、宁波中远海运物流入选改革试点,从引入战略投资者和员工股份、职业经理人建设和岗位契约化管理、三项制度变革、薪酬激励等多个维度,制定了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为系统内种好改革“试验田”,努力打造集团改革新样板。作为国资委10家试点之一,集团顺利完成泛亚“混改”和员工持股工作。实现了国资、民资与员工出资的紧密融合。泛亚公司实现混改后,经营效益得到稳步提升。中远海运物流完成了混改方案,内部改革各项工作有力推进。

  ——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活力。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集团推进8个领域的16项重点任务、47项具体工作于今年上半年全部完成。525家各级子企业建立了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1257名管理人员签订契约,完成率100%。2021年,各级子企业管理人员末等调整或不胜任退出222人,退出占比4.59%,解除劳动合同1729人。在6家上市公司完成股权激励授予,实现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全覆盖。积极推进上海船研所、南京船配2家科技型企业分红激励。2021-2022年集团共有11家企业计划实施中长期激励,7家上市公司拟实施股权激励,4家科技型企业实施项目、超额利润分红激励。

  ——结构性调整纵深推进。加快全球战略布局。强化集团“十四五”规划的牵引作用,提升“战略+运营”管控能力,以规划确定的重大投资项目为指引,航运、港口、物流三大核心产业的投资总额超过集团当年总投资额的三分之二。集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力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加快比港建设。在海南独立运营航线16组,上半年完成箱量118.1万TEU,同比增长19.9%。在海南完成散货运量59万吨;注册船舶艘数达100艘。继琼州海峡一体化航运资源整合完成后,海口港集装箱码头能力提升项目顺利投产,作为自贸港封关运作的标杆项目,新海港客运枢纽主体结构建设完成。比港上半年累计完成投资1.24亿欧元,完成箱量249万TEU。中欧陆海快线克服了疫情等相关影响,发展势头强劲,上半年完成箱量8.76万TEU,同比增长38.3%。

  大海潮起潮落,时代澎湃向前。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从改革重组到持续深化改革,中远海运集团在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中,顺势而为,因时而变,在建设海洋强国、航运强国的征程中不断做强做优做大,不断提升服务“一带一路”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能力。

  2022年8月21日,我国出口印尼用于雅万高铁的1组高速动车组和1组综合检测列车在青岛港顺利完成装船,中远海运承运发往印尼。这是雅万高铁首批发运列车,标志着我国首次出口国外的高铁列车正式启运。雅万高铁是“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印尼两国务实合作的标志性项目,也是我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建设项目。雅万高铁连接印尼首都雅加达和旅游名城万隆,全长142公里,最高设计时速350公里,全线采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建成后将成为印尼和东南亚的首条高速铁路。

  当巍巍巨轮运送中国制造、中国技术、中国标准出口的时候,中远海运正在为促进国家航运事业和全球贸易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首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