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金岁月
我生在东北沿海城郊一个叫八角台的小镇上。东北民风硬朗,在我们镇子上,连月饼基本都硬皮硬馅,没一口铁齿钢牙咬不动。我记得几个发小唱过这么一套顺口溜:“关东的十五,铁打的饼,能啃动来能凿钉。”中秋前后,小镇南面集市上已经出现了打着广东月饼招牌卖的蛋糕皮软月饼,以豆沙和蛋黄两种馅料为主。我打小嗜甜,比起杠杠硬的关东月饼,我更稀罕这种用遥远而神秘的南国工艺造出的松软点心。
我生在90年代末,记得小时候每逢中秋,吃着点心,能听爷爷唠几句年轻时的羁旅见闻。爷爷做采购,工作性质南渡北归,识过老都会的灯火,在湄南河急流里冲过凉,在西贡街头学过越南话,在伶仃洋西畔望过对岸。奶奶告诉我,徐弘祖有言,大丈夫当朝游碧海而暮苍梧。她说男儿当远行万水千山。我点头,但听不懂。
曾听奶奶讲,爷爷年轻时南下,1972年中秋节给家里人带回了第一块广式月饼,比关东月饼厚,个头大,松皮嫩馅儿。那年,她吃着月饼,听爷爷自述在珠三角见到一片美丽的海。奶奶说,那是珠江入海口,文天祥在那一片儿写过诗。我点头,依然听不懂。我不知道文天祥是谁,是何方神圣,心里盘算着,要是他和哪吒开打,能有几成胜算?
年复一年,每逢中秋前后,奶奶赶集,会带回两块广式月饼给我。直到第22个春天的夜晚,奶奶变成燕子飞走,留给我的,是那些吃广式月饼的记忆。
今年来穗,到南沙大港工作。我踏上了几十年前爷爷到过的那片海岸,巨轮鸣笛,眼见泊着一片万吨巨轮的集装箱大港。这座城市里,有灯火阑珊的大都会,也有与家乡相似的河涌密布的镇子,有大港里意气风发的同侪,也有骑楼下悠闲自得的邻家阿婆。我猜想奶奶所讲的远行里,永远不乏为了更美好的生活、更赤诚的梦即刻出发的勇气。
又是一年中秋,月饼香气飘来,奶奶恍若在我身边。
南方的岛上,天边有云,隔着河涌北望,看见故乡,河套蜿蜒,和南沙港区铁路这边的场景很像。故乡夹板河东贯,有一火车桥横亘其上,那趟熟识的绿皮列车再度向南,穿越平原,驶离小镇。镇子里,仿佛仍见得奶奶穿梭其间的身影,数度寒暑,在那里奔波忙碌。赶集归家时,手里就握着那份我和广式月饼的缘,和美丽南国的缘,和大港的缘。
回头望见岸边一眼望不到尽头、列阵如兵的集装箱装卸桥,暖意融融。这里,是我的家,我愿把这颗年轻的心交赠与她。
明月圆圆,天上不知年岁。秋雨绵绵,秋水川流,已是人间九月。
【作者单位:广州南沙海港集装箱码头】